佐科当年到访建了首个混凝土水坝
目前,当地村民每个月进行一次相关工程,砍伐所需的木板,将沙包装满泥炭,每次需要十天,由六到十个村民联合完成。
参与水坝建造的当地西米农民里徳万(38岁)告诉《联合早报》,他亲眼目睹了在泥炭地内挖掘水渠后的变化,农作物和泥炭地变得干燥。
据了解,在双溪多河村,建造木制水坝的费用为两三千万印尼盾(约2085至3127新元),混凝土的则需要3亿印尼盾(约3万1274新元)。
双溪多河村的社区领袖阿都·马楠(44岁)受访时指出,当地目前面对的是资金问题,希望印尼政府和捐款者明白,他们要建造的是能永久使用的混凝土(concrete)小水坝,而不是木制的。如此一来,水坝就更为扎实、耐用。
2014年印尼林火造成的跨境烟霾也殃及了双溪多河村。阿都·马楠透露,他在2014年联合印尼环境论坛(Walhi)的几个朋友一起为请愿书搜集签名,同年10月底提交给印尼总统佐科,旨在邀请他前来多了解当地人如何打理泥炭地,也希望佐科能解决烟霾问题。
里德万意识到,林火若蔓延至泥炭地,就会造成灾难,因此在水渠内建造水坝防止泥炭地水分流失已是不能不做的事。
印度尼西亚廖内的双溪多河村位于特丙丁宜岛东区,当地人计划在那里的泥炭地水渠内建造150个小水坝,至今已有50个建成。当中,49个是每两三年就需更换的木制水坝,22个建在双溪多河村。
“2014年林火是我们经历过的最大林火,花了两个月时间扑灭,但主要是因为后来下了雨……泥炭地很深,就算在表面洒水,地底还是热的,每次泥炭地着火,另一处也会出现火势……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察觉事态严重。”
同年11月底,佐科特地到这个村落进行访问,出资建了第一个混凝土水坝,这也是当地至今唯一一个能永久使用的水坝。
阿都·马楠坦言:“我们对印尼政府感到失望。17年来,我们不只把烟吸进去,还将这些烟带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