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如何推动要素市场改革提出多点要求,包括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多数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等。
中国国务院前天就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发表意见,提出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境内疫情趋缓并力推复工的节点,宣示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
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宁波诺丁汉大学讲座教授姚树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疫情全球扩散,颠覆世界贸易局势,使中国外贸出口行业遭受巨大打击。在无法依赖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必须通过加快改革步伐,调动国内的增长潜力。
国家发改委在《意见》公布当天发布文件,要求各地今年实现一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姚树洁预计,下来在户籍和土地等领域会有更多改革措施出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现有要素分配机制,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生产要素价格不合理,多年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新华社前天引述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法称,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相比之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撰文指出,中共中央在复工后第一时间出台《意见》,超出市场预期,也表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不让政策走向“大放水、强刺激”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首次将数据列为单独生产要素,反映出数据经济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新华社引述发改委负责人说法称,随着信息经济快速发展,数据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对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之一。去年10月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新华社指出,这份意见是落实上述两个会议精神的“重大改革部署”。
姚树洁分析,《意见》中提出的改革方向,有些能刺激短期经济,有些着眼于拉动长期发展。而此前宣布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措施,包括尚未出炉的特别国债,更多是在短期对冲疫情影响,两者并不矛盾。他说:“中国经济正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局面,现在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稳住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受访学者认为,中国此时表明将加强生产要素市场改革,是为了在全球贸易受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国内增长潜力。后续出台的要素市场改革措施和此前宣布的特别国债等财政刺激手段并不冲突,将双管齐下带动中国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