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芭比》(Barbie)以1959年问世的儿童玩具芭比娃娃为题材,公映一周已在全球取得超过4.7亿美元(约6.2亿新元)的票房。影片票房目前已超越《变形金刚:万寿崛起》和Tom Cruise(汤姆克鲁斯)的《不可能的任务:致命清算第一章》,在2023年全球十大票房榜排名第七。7月20日在新加坡公映的《芭比》,首周末票房也打败同天上映的《奥本海默》。
除了场景,《芭比》演员的服饰和各种道具皆是粉红色系。电影导演兼编剧Greta Gerwig(格蕾塔葛韦格)认为,粉红色的运用极其重要。“电影保持稚气至关重要。我追求明亮的粉红色,还有夸张到甚至太超过的效果。”
后来她恍然意识到,要在大银幕上呈现完美的芭比,关键问题是“孩子心目中的芭比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她说:“我小时候觉得芭比娃娃的头发很美,不觉得很塑胶或假。”
延伸阅读
市面上目前已生产穿平底鞋的“扁足芭比”,然而电影刻画真人版芭比却保留了早期芭比娃娃踮脚尖的设定,细节滴水不漏。随着电影声势大噪,社媒也掀起“芭比脱鞋踮脚尖”的跟风狂潮。TikTok上标注#BarbieFootChallenge的挑战视频已吸引100万次观览数。
为了把孩子心目中的芭比完美拟人化,主导影片妆发的Ivana Primorac为女主角准备了至少18顶假发、30个头饰和30个唇彩。
负责场景设计的美术指导Sarah Greenwood在一次访问中提到,为了完美打造芭比的粉红世界,“全球粉红色油漆都用光了”。
此外,在男权的世界里,芭比娃娃曾被视为是西方工业文明下的经典性感玩物;但随着女权抬头,芭比娃娃的社会角色跟着强大,除了时尚、优雅,也被赋予自信与独立的性格。她展现过至少80种不同的形象,从1970年代戴着反战头巾的嬉皮芭比、女航天员芭比、有氧舞蹈教练芭比,到1992年成为总统候选人,及2000年参加奥运会等。
不说不知,电影班底皆实力派。男女主角Ryan Gosling(莱恩葛斯林)和Margot Robbie(玛格罗比)、导演兼编剧Greta Gerwig、摄影师Rodrigo Prieto、美术指导Sarah Greenwood和场景布置的Katie Spencer,都曾获奥斯卡提名肯定。服装设计师Jacqueline Durran则凭《小妇人》(Little Women)捧走2019年第9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芭比的全名为Barbara Millicent Roberts,是根据生产芭比娃娃的Mattel创办人Ruth Handler的女儿起名。芭比的男友Ken,名字则来自创办人的儿子Kenneth。
●芭比假发是重要道具
女主角Margot Robbie一开始顶着1960年代的蓬松发型出现。随着她来到现实世界开始省思自我的故事发展,她戏剧性的浓密头发也渐渐人性化,变成扁平侧分的直发。这时候的女主角不再戴假发或接发,据Ivana Primorac说,发型的改变象征“人接受自己的样子”。
●粉红色漆供不应求
粉红色的芭比世界是电影的重要元素。《芭比》在位于英国的华纳兄弟利维斯登工作室搭建布景,从芭比著名的“梦幻屋”(Dreamhouse)到道路和路灯,都漆上芭比标志性的粉红色。
这一幕,主演芭比的Margot Robbie反复拍了约八次才满意。小时候学过芭蕾舞的她说:“我先走到贴上双面胶带的位置固定高跟拖鞋,然后脱掉拖鞋,维持踮脚尖的站姿。绝不是替身,是我的脚。镜头外,我的双手扶着支撑杆维持平衡。”
尽管芭比娃娃的头发是合成纤维所制,她一头浓密的长发却让无数女孩梦寐以求。Ivana Primorac最初设想真人版芭比的造型时,尝试利用合成纤维混合真发来编织芭比的假发,但效果“太塑胶”,很假不好看。
芭比娃娃陪伴无数女孩成长,但它不切实际的身材比例,以及“无脑美女”的形象对社会的审美观有误导性,因而引起争议。电影开拍时一样话题连连,预告片中甚至有这样的宣传标语:“如果你喜欢芭比,你应该看这部电影。如果你讨厌芭比,你应该看这部电影。”
《芭比》预告片第一幕,芭比脱掉粉红色高跟拖鞋,赤着脚也依然维持踮起脚尖这么不舒服的站姿。简单的一幕,却刻画出芭比世界的不真实,同时表达高跟鞋是“完美女性”的隐形枷锁。
为影片供应油漆颜料的Rosco公司证实,电影采购了大量粉红色油漆,清空了公司的粉红色油漆库存。不过,公司代表回应美国“CNN”询问时解释,影片在冠病疫情期间拍摄,供应链问题也是粉红色油漆货源不足的另一导因。
想通以后,她为电影角色设计的造型,着重高光彩妆,以及让人称羡的浓密假发,“头发越多越好”。她也阐明,真人版芭比的“完美头发”,是影片叙事的重要道具。
有影评人认为,《芭比》看似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但主题已超越女性主义。片中,芭比和肯各自经历了两次觉醒。身为男性的肯在芭比乐园的定位,就像是身为女性的芭比在现实世界的投射。影片也不仅仅是表面上给人“无脑爽片”的刻板印象,其制作经过实力派幕后班底的深思熟虑,隐藏在细节里的用心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