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赛车的速度感、紧张感

《GT跨界玩家》的角色设置基本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典型,有力求改变命运的弱势者、疲惫不堪的教练、难以接受出色孩子的父母,以及可有可无的情感纠葛对象等。马登伯勒的竞争对手们大都形象模糊,基本上可以相互替代。演员中最为人知的是Orlando Bloom(奥兰多布鲁姆),在《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后努力转型的他刻意永别了帅气的精灵金发,本片的造型与表现中规中矩,基本符合一个国际企业高管的形象。然而,就算所有的演员们加起来,也没有那些激动人心的赛车吸引人。况且,代替马德基驾驶赛车的可是马登伯勒本尊哦。

虚拟世界工作成日常

影片通过主角马登伯勒(Archie Madekwe,阿奇马德基饰)的眼睛,巧妙地呈现出虚拟游戏与现实赛车之间的关联:在真实赛道上,马登伯勒将前方路径想象成数码虚拟轮廓,当真实地高速驾驶时,他像是坐在卧室的游戏机前,不戴头盔,轻松写意。电影让观众亲身感受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流动,在影院里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耐玩度极高的体验过程。

“电竞”(Electronic Sports)的兴起,给爱打游戏的“熊孩子”们一条崭新出路,起码在面对父母责骂时能有个反驳依据。然而像马登伯勒这样以虚拟游戏为踏板,登上真实赛车跑道的“跃龙门”故事,仍旧是令人神往的江湖传说。电影也呈现出许多独特的游戏系统,像是驾驶执照考试、多样比赛类型、改装调校赛车及隐藏模式等,充分展示了赛车游戏的特色。这些元素将原本简单枯燥的跑道,兜转变成富有挑战的战略性虚拟赛车。因此,这部电影的故事与场景绝对能绷紧GT玩家们的神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又该怎样解读“游戏人生”呢?

GT是赛车游戏,当然少不了飞车场面,但编导们竭尽所能地让赛车“留”在地面上,而不是像《玩命关头》(Fast & Furious)那样让汽车做出各种违背物理规律的夸张“飞”、“跃”。编导的决定令人敬佩,不“飞”的飞车场面赋予这部青春励志片《赛道狂人》(Ford v Ferrari)式的陈酿劲道。

擅长科幻片的导演Neill Blomkamp(尼尔布洛姆坎普)可能对机器更感兴趣,他沉醉于颠簸的画面与震颤的声音、无人机杀手一般的飞掠镜头,以及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摄影技巧。导演的镜头将赛车的速度感和紧张感传达得淋漓尽致,仿佛把观众拉到驾驶员旁边,看着车辆在赛道上往来穿梭,紧贴彼此,不断加速着观众的心率跳动。电影其中一个场景,即马登伯勒意外导致现场观众死亡时,更是以其真实感引发观众的内心共鸣。

从游戏玩家变成赛车手的詹恩马登伯勒,在《GT跨界玩家》亲身上阵。(索尼提供)

现实中有越来越多人借助虚拟世界的各种游戏、工具获取真金白银,也有越来越多人的日常工作就是打造虚拟世界。在疫情阻断人们面对面时,我们的声音、形象乃至能力,都必须经过数码化的“虚拟”后才能传播出去。在卧房、厨房、厕所随意敲击着电脑、手机,每个人似乎都拥有“决胜千里之外”的超强能力。

以Play Station经典赛车游戏为片名的《GT跨界玩家》(Gran Turismo)当然是部“游戏电影”,但并非《魔兽》(Warcraft)类型的游戏“真人化”,也不是《挑战者一号》(Ready Player One)那样的游戏“科幻化”,而是把一个玩家Jann Mardenborough(詹恩马登伯勒)的“游戏人生”搬上了大银幕。电影副标题“Based on a True Story”更是理直气壮地将“真实”的招牌公诸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