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在哪里?我觉得导演尝试用地下医师(谢琼煖饰)和发廊老板娘小美(王净饰)这两个女性角色的温柔视角,中和电影的暴力血腥味。
女性视角的暴力美感
不合身的大号外套挂在陈桂林瘦削的骨架上,他对这世界有太多的暴怒与不忿,好比他实现自我价值的超码寄想。或许片中最让人唏嘘和心酸的,莫过于陈桂林最终抱着另外两个通缉犯,连同自己代表的佛家贪嗔痴,三个如同轮回中的困兽、罪人,用三命抵多命,和自己一并消除。毕竟,三害不除,何乐之有?观众最后只能陪着陈桂林一起苦笑生之残忍、死之快意。
不过,要做到像好莱坞Quentin Tarantino(昆汀塔伦提诺)的《复仇人物》(Kill Bill)、日本北野武的《极恶非道》(Outrage)及韩国朴赞郁的《原罪犯》(Old Boy)无缝接轨黑帮仇杀、犯罪动作和暴力美学这三个元素,并不是那么容易。
暴力,是直观的,让你有疼痛感,稍过度则会导致死亡,这是对观众最直接的震撼;暴力,平时少见因此也容易引起好奇;暴力,用日常荒诞和黑色幽默包装,让人感觉距离死亡那么远又那么近,熟悉又陌生,害怕又期待;暴力,加入复仇元素,则让观众有带入感同时有大快人心的情绪释放。
阮经天继13年前《艋舺》黑帮混混角色后再以黑道人物入围金马,《周》角色比《艋》里的流氓更富悲剧色彩。整部电影以暴戾手法,诉说陈桂林逃避宿命的挣扎,这终究是他的一场癫狂亡命杀戮与自我救赎。
故事: “三害不除,何乐之有?”《周处除三害》剧情引用典故,描述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饰)在黑帮角头大哥告别式上嚣张寻仇后四处躲藏,当被告得知只剩半年性命,他决定在生命尽头前自首,却在警局公告栏上发现自己竟只是排名第三的通缉犯。为了留名,他追查出前两名通缉犯的下落,要将他们一一除掉。以为自己已成为当代的“周处除三害”,他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
黄精甫让观众无法喘气
周处除三害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M18) 娱乐性★★★☆/艺术性★★
影评: 这是一部讲述以暴制暴的电影。
王净为阮经天剃须的场面,确实拍得动人而不煽情,他浴血逃亡杀戮入狱后,一只萍水相逢而温柔的手,为他剃净满脸倨傲的胡渣,仿佛罪恶皆已抵消。她送给他,作为人的最后尊严。这场戏相信是让阮经天入围金马影帝的关键场面。
香港电影金像奖导演黄精甫擅长拍黑帮动作片,在《周》里,他空拍陈桂林在街道高楼之间拼命奔跑,逃避警探陈灰(李李仁饰)的追逐,紧接着对焦到两人近身搏斗,拳拳到肉,铆钉镶入警探陈灰眼中,给观众暴力感受加出其不意的惊吓,拍出动作追逐场面的紧张刺激,让观众没有空间喘气。陈灰一天抓不到陈桂林,那就是永远拔不掉的眼中钉心里刺。这里已埋下陈桂林被黑白夹攻的窘迫和必然逃亡的命运。
袁富华饰演冷血暴戾的“香港仔”,坏得够说服力;影帝陈以文饰演头号祸害“尊者”,他这个洗脑信徒“解救众生”的伪善宗教领袖骗子,也让人拳头硬了。陈桂林利落割喉放血香港仔的小弟,近距离解决香港仔,又行刑式干掉尊者和一众盲目信徒,血腥暴力是满满的了。
暴力美学的终极体现,或许就是这种充斥男人阳刚味的浪漫,和近乎诗意的自我毁灭。(华语对白,附中英文字幕)
单纯只有暴力让电影变得单薄,任何一个导演都可以在故事中塞入暴力,要如何将这些暴力元素变为美学,不是你说有就有。那究竟《周》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