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网站前天发布的《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报告指出,高铁带来的效益包括缩短出行时间,改善出行安全,促进劳动力流动和旅游业。随着部分旅客从汽车和飞机转向高铁,高铁网络降低了运行成本,减少了交通事故,缓解了高速公路拥堵,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成本关键因素
是设计与程序标准化

根据这份报告计算,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成本为平均每公里1700万美元(2315万新元)至2100万美元,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三分之二。控制成本背后的关键因素,是设计和程序标准化。

然而,中国也有许多高铁路线平均乘客密集程度介于1000万人次至1500万人次之间,票价也相对较低,收入几乎不够支付列车运营和维修费,接下来很多年也无法偿还修建高铁的债务。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说:“中国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其影响远远超过铁路行业本身,也带来了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旅游业的增长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广大民众现在能够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便利、更可靠的方式出行,高铁网建设也为未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打下了基础。”

自2008年来,中国的高铁营业里程已超过2.9万公里,远超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

(北京讯)世界银行最新报告认为,中国高铁网络的投资回报率预计为8%,远高于其他多数国家长期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资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of capital),其发展经验可供其他有意建设高铁的国家借鉴。

针对如何保持财务可行性,报告表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乘客的密集程度和适当的票价。据计算,当平均乘客密集程度超过4000万人次,且平均每人每公里票价达到0.5元人民币(0.1新元)时,中国高铁的票务收入就足可以抵消列车的运营和维修费。

报告建议,人口较少的国家需要仔细选择高铁路线,将连通性改善带来的广泛经济社会效益,与财务可行性进行平衡。

对于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原因,报告指出,中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了未来15年的铁路建设,并与一系列五年规划相配合。这制定了长期全面的规划,为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框架,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报告认为,中国的高铁与汽车和航空相比,在1200公里距离内具有竞争优势,票价只有其他国家基础票价的四分之一,很有竞争性,使高铁得以吸引各个收入阶层的乘客,乘客量一年超过17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