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和(中国)开放初期相比,为什么过去10年那么多外资企业感到不舒服?因为以前它们(在中国)获得‘超国民待遇’,如今只获得‘国民待遇’。当它们和中国企业获得同样待遇,它们感到不舒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反驳外国企业在华遭遇歧视的指责称,外企近年来对中国市场环境不满是因其竞争优势削弱,在中国不再享有之前的“超国民待遇”。
在场的美国企业高管也认同这个观点。通用电气全球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说,市场壁垒是外企在华经营一大问题。
他补充,中国企业同二三十年前相比更有竞争力,现在能以较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能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他说,中国政府即将在明年1月1日实行的《外商投资法》中做出这个承诺,“但这必须在每个情况或个案中都得到大力落实”。
他说,中美发生贸易争端后,有外企转移到成本更低、不受美国苛刻对待的国家,但据他所知,这些企业迁移后却发现情况不如他们之前的预期,因为当地缺乏基建、物流服务和有技能员工。
她说,欠缺公平竞争的情况以不同形式发生,例如在竞标政府大项目时,有一些“不成文规定”更有利于中国企业;此外,在设立制造或科研设施时,外企也面对无法独立运营,非得找当地合作伙伴的问题。
对于上述指责,金立群予以反击,并强调自己服务于国际机构,阐述的观点是客观的。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赫夫鲍尔(Gary Clyde Hufbauer)在回答主持人有关如何改善营商环境的问题时提出,中国应给予所有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中国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
多名中外企业高管和专家,昨天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一场围绕开放、规则与营商环境的分论坛上,针对中国是否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展开激烈交锋。论坛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一部分。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因此金立群认为,对中国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公平的指责,并非完全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