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香港经济在今年疫后发展疲乏,港府苦无对策。许多人相信“粤车南下”对香港经济有正面促进作用。“粤车南下”一推行,将便利大陆民众到香港玩乐,刺激香港旅游和零售餐饮等行业,连带刺激本地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最后,近年北京锐意要促进港人民心回归。“粤车南下”政策实施后,将可以促成粤港两地构成“一小时生活圈”,有利促进两地交流。这是陆港融合的重要里程碑。“粤车南下”在政治层面上来说,完全是正确的措施。

其间,相关的抗议活动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愈搞声势愈大。许多港人纷纷透过签名运动、游行等抗议粤港自驾游,声言不满大陆车辆抵港、挤占香港的公共空间云云。

总体来而言,支持“粤车南下”的港人大多是从政治和经济的因素考虑,认为措施有利粤港两地融合发展。反对者撇除那些对大陆有严重偏见和不满情绪的人,更多的是从生命安全和生活空间层面看到自驾游可能带来的弊端。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令事件成了各执一词的混战。

二是技术上的问题。众所周知,陆港两地的驾驶习惯并不一样。香港在97年回归中国后,仍然沿袭英国式的交通规则,车辆靠左行驶,司机位置在车辆的右侧。这些规则刚好和大陆相反。许多港人都担心香港若开放大陆私家车到香港自驾游,将会增加对本地交通安全的压力。

俗语有云,十年人事几番新。与十年前相比,香港社会出现了很大变化,目前对粤港自驾游的阻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除了是因为反对派几乎消声匿迹之外,主要还有以下三点原因。

有人就此反驳,过往大陆过境私家车在香港涉及的意外事故比率极低,说明绝大部分大陆司机驾车来港时都能遵守香港的交通法例,社会不应对大陆司机存有偏见。从数据来说,这的确没有错。但人的情绪毕竟是主观的,很难用理性的角度去说服一部分有以上担忧的港人。

“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确实有利粤港两地融合发展。但要让这两项政策对两地居民带来更多好处,还是要先做好充分的配套安排,否则随时会适得其反,出现相反的效果。

当然,有一些客观因素尚需要当局考虑。一是香港地少人多、车多路窄。交通挤塞问题长期困扰香港。目前香港的私家车数量已经过多,一旦实施“粤车南下”计划,恐怕会令香港的交通挤塞问题加剧。

首先是除了三年疫情,粤港两地人员过去10多年往来、经贸合作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来往两地居住、经商、就业或者探亲旅游。随着陆港两地的融合加快,双方对包括“粤车南下”在内的驾车往来两地的交通需求也进一步增大。

面对社会上反粤港自驾游之声不绝于耳,港府后来软化立场,改口称会慎重考虑民众对自驾游计划的忧虑,强调大陆私家车来港自驾游的计划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该起风波才逐渐平息。

自从2019年的修例风波揭示港人反中情绪高涨后,北京就不断加快中国大陆和香港融合的步伐。最新的例子,是香港特区政府上周透露正研究从明年起分两阶段落实“粤车南下”,允许广东省私家车入境香港。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香港社会关注,成为翌日多份报章报道的重点新闻。

时隔十年,广东省政府在今年7月推出“港车北上”计划,允许符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直接驾车到广东。“港车北上”实施四个月后,港府也考虑再次推动“粤车南下”,允许大陆私家车入境香港。

其实,这项俗称粤港自驾游的措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2年,港府与广东省政府已部署推行类似的计划,容许两地的车辆跨境自驾游。然而,当年正值陆港两地矛盾加剧,当局一公布该政策的初步构思,随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对。

港府或许也知道“粤车南下”的争议性颇大,近日多番主动解释“粤车南下”初期设有配额,也会限定范围,车主只能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的停车场泊车后,再改坐其他交通工具到香港市区。至于第二阶段的粤车进入市区,既让大陆车主自驾来港,则暂时没有时间表。平心而论,港府这个说法是务实的。

事实上,中国和周边部分国家早已有跨境自驾游的合作。例如越南媒体日前报道,中越边境自驾游活动在疫后三年又再次开通,中国游客从10月底起可以开车通过东兴口岸到越南旅游。若香港仍不开放给大陆车入境,显得有点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