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说,这项措施是政策上的创新,照顾了非中国籍的香港永久居民。当局明白很多非中国籍的永久居民,多年来贡献香港,也可以贡献大湾区建设及国家的整体发展,当局珍惜这些人士在港的贡献。他相信这项措施可以增加两地人民流动,为双方带来好处。

按行业分布,有77家公司属于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61家属于创新及科技、52家属于家族办公室、33家属于商务及专业服务,以及29家属于消费产品。

蔡思行指出,目前香港不超过200万港元应估税利润的利得税率是8.25%,超过200万港元则为16.5%。港府为了吸引更多外地企业来港投资,应该在税率上进一步给予减免。另外,当局也应针对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制订一整套吸引当地学生来港入读公立大学以及毕业后留港工作的计划。这有助加强香港人力市场的多元化,从而长远地吸引相关地区的企业落户香港。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二出席行政会议前透露,知道有关措施相当受欢迎,在网上预约方面已经差不多约满。当局会与中国旅行社不断磋商,令整体运作更畅顺,也会向中央反映意见。

延伸阅读

香港投资推广署预计,这322家公司在港成立或拓展业务,将为香港创造逾3500个职位,比去年同期上升44%,并带来高达382亿港元(66亿新元)的总投资额。

刘凯旋指出,投资推广署在下半年会按既定目标继续致力推广香港优势,其中金融服务、创新科技及家族办公室会是比较热门的行业。另外,署方也会加强在世界各地策略市场的推广工作,包括东南亚、中东和北非地区,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优势。

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在周二的记者会上,对有关数字持续上升表示欣喜。她说:“我认为这是综合多项因素的成果,包括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以及国家对香港持续的支持等,从而加快企业拓展香港业务的步伐。”

香港政府在冠病疫情后全力“抢企业,抢人才”,开始见到成效。香港投资推广署今年上半年一共协助322家中国大陆及海外企业赴港开设或拓展业务,按年激增43%。

香港投资推广署周二(7月2日)发表《2024年中期工作报告》,指出这次引进的322家公司来自33个经济体,中国大陆继续是最大的来源市场,共有150家公司,占47%;其次是美国30家、英国19家、新加坡18家、法国15家。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通识学部讲师蔡思行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港府曾提出2023年至2025年引进约1100家企业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引进的企业数量已占目标数目近三成,成绩相当理想。他认为这离不开港府自2023年起积极和高层次的“抢企业”政策,改变了过往港府在经济发展上采取不干预政策的迷思,是可喜的发展方向。

对于中国中央政府日前宣布非中国籍的港澳永久居民可以申领回乡证,刘凯旋说,外国商会对新措施的反应非常正面,多年来已有多家海外企业落户香港,不少外籍高管在港居住,甚至已经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新政策有助便利生意往来和吸引人才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