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9日,第二季已经除牌的13家公司中,有八家是收到私有化收购献议,其余五家是被新交所勒令除牌或接到除牌通知。
根据卓星企业融资(SAC Capital)提供给《联合早报》的统计,第二季已除牌的13家公司总市值约527亿3895万元,怡和策略(Jardine Strategic)一家就占逾九成。若计入将在今天除牌的英诺太平洋(Innopac),第二季共有14家公司除牌。
上半年仅三公司在本地IPO
本地除牌风越刮越强,第二季有至少13家上市公司已经从新加坡交易所除牌,前一季则只有一家公司退市。相比之下,上半年只有三家公司在本地挂牌,显示除牌多过上市的情况依然严峻。
彭博早前报道,拥有和经营数据中心的数码房地产信托公司(Digital Realty Trust)正考虑在新加坡展开IPO,可能筹集3亿至4亿美元(4.05亿至5.4亿新元)。
另外,有八家公司已展开除牌献议程序,包括世腾(Pan Ocean)和祥和科技(Cheung Woh Technologies)。
尽管如此,柯乐伊仍看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在本地挂牌的前景。在低利率的环境下,REIT可能对那些寻求高收益率的投资者来说具吸引力。再来,新加坡是房地产管理行业的枢纽,是亚洲区最大的REIT市场之一。排除目前停牌的美鹰酒店信托(Eagle Hospitality Trust)和印度联通保健信托(RHT Health Trust),本地目前有40只REIT。
另一方面,上半年只有三家公司在本地首次公开售股(IPO),总市值约为11亿1154万元。
本地房地产巨头城市发展(CDL)也计划推出以英国商业资产为主的REIT,集资规模约5亿英镑(约9亿3800万新元),投资组合规模约18亿英镑。
“一般上,每当市场低迷或投资者情绪疲软,退市趋势往往会加速,因为股价估值比公允值便宜。”
交易平台FSMOne.com股票和挂牌基金研究部股票分析员柯乐伊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流动性低、估值低和投资者缺乏兴趣一直是本地上市公司难逃除牌厄运的主要原因。
辉立证券研究部高级投资分析师蔡栋梁则指出,在冠病疫情冲击下,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需要重组业务以渡过难关。“重组计划需要时间来进行,并不是一两个季度就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一些业者最终可能选择除牌,以专注于重组事宜。”
蔡栋梁则相对乐观,他不认为除牌风会影响IPO市场的展望,因为新交所管理层在近期的分析师说明会上披露,下半年有意在本地寻求上市的公司还相当多,它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以及地区。如果经济情况好转,他相信在本地股市挂牌的新股会更多。
柯乐伊认为,除牌趋势可能会为IPO市场的前景蒙上阴影。冬海集团(Sea Group)和电竞游戏设备公司雷蛇(Razer)等本地科技业者之所以完全忽视了本地市场,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和估值偏低。冬海集团和雷蛇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
柯乐伊:看好REIT在本地挂牌前景
她指出,宏观经济环境在疫情冲击下更加严峻,继而可能打压上市公司的估值,所以接下来预期会有更多公司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