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疯抢人才带来的是薪水高涨。一名金融科技公司总裁受访时透露,她的科技部门员工被大型互联网公司争抢,全部员工无论表现好坏,一律收到涨薪至少30%的录取信。有员工递上离职信,无奈地说:“老板,我其实挺喜欢在这里工作,不过人家给的offer太吸引人了。”

由此可见,热钱涌入,人心躁动,现代人跳槽不再是为了“跳出舒适圈,愿意尝试新机会”的冠冕堂皇理由。他们跳槽的理由,要么嫌公司给的钱不多,要么干得不爽,想跳就跳,不必犹豫。

我看着他自信满满,甚至有些嚣张跋扈的讲话方式,内心打定主意:如果要投资,我大概不会选他的投资银行。

当这个市场逐渐稳定下来后,企业也开始回归平静和理性,重新检讨它们的合理人员配置和成本支出。

至于本地科技公司冬海集团(Sea)旗下的电商平台虾皮(Shopee)的裁员新闻,前阵子更是闹得沸沸扬扬。

跳槽者应把跳槽视为提升能力的机会,在每一次的跳槽过程中学习新事物,拓展新能力,在流动中创造价值。唯有如此,当裁员风吹起时,大家就会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跳槽,在过去是一种机遇,现在却成为一门学问,且是升职加薪的“必经之路”。正所谓人往高处走,什么时候走,怎么走,要走多高,这都是许多未入职场的大学生已经开始深思熟虑的问题。

我接触过一名年轻银行从业员,不到30岁已经换了四份工作,从最初在银行后台负责简单审核工作的合约员工,到目前在另一家投资银行当“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简称)的风控岗位。他的薪资也一路水涨船高,从月薪四五千到现在数万元起跳。每一次跳槽,涨薪幅度很容易达到30%以上,简历挂出去,时常有猎头打来电话。

当跳槽风遇上裁员风,跳槽者该何去何从,他们会逆风而上,还是原地踏步,甚至被风吹走呢?

行业人事变动快、机会多,造成现在员工不再像以前那般沉稳,感觉工作不顺心,一言不合就离职已成为新常态。

进入10月中旬,往往是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和规划的一个关键期,人事调动的传闻开始在公司内部此起彼伏。对职场人士来说,这也是探讨工作前景,考虑跳槽的好时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新兴行业起得快,跌得也快。

这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际遇,以及诉求都不同。

如今,裁员风似乎吹向金融业。市场传言,高盛(Goldman Sachs)将启动裁员,预计上百名员工将失业。这是继6月份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宣布裁员后的又一波。其他传出裁员消息的还有瑞信(Credit Suisse)和汇丰(HSBC)等。

但我始终认为,跳槽者关注的不应只是薪资福利,而是把跳槽视为增强能力的机会,在每一次的跳槽过程中学习新事物,拓展新能力,在流动中创造价值。唯有如此,当裁员风吹起时,大家就会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最近浏览朋友的Linkedin页面,发现短短数月,他已经从一家加密货币公司跳槽到一家投资公司。致电友人了解原因,他道出加密货币圈陷入寒冬,公司内大幅裁员传闻不断,让他觉得不能久留,决定离职转行到投资公司。

朋友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他离职后不久,这家加密货币公司就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状况。由于他的履历添加了“曾在管理上亿资产的加密货币公司任职,熟悉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等行文,尽管他在加密货币公司上班还不到半年,对区块链、金融科技甚至投资管理其实并不在行,但还是让他顺利地被投资公司看中。

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Randstad)今年2月至3月期间展开的调查显示,41%本地员工宁愿失业也不愿在工作中感到不愉快。若工作无法让他们享受人生,超过半数(52%)会辞职。

他说,早在毕业前,他已做好职业规划,清楚知道要到哪里上班,加入哪个部门的较受瞩目的项目,然后在什么时候跳槽。

他说:“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必定换来回报,都是过时落伍的想法了。现在要在体制内升职加薪进阶最快的方式,就是要跳槽!与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很多人还在底层辛苦奋斗,我却能当上管理层,凭借的就是我对现实的认知和选择。”

新兴行业驱动跳槽风 疯抢“创”高薪

裁员风崛起 从科技公司吹向金融业

苹果(Apple)上周传解雇约100名合约形式聘用的人员,以控制招聘和支出。此外,据彭博社消息,脸书(Facebook,前称面簿)母公司Meta准备裁员,并称是“2004年脸书成立以来首次重大预算削减”。

根据招聘网站Indeed今年7月底至8月初对1000多名本地人进行的调查,超过70%受访者会在未来一年里要求升职或加薪;另有37%的受访者已经开始寻找更高薪的工作。如果在未来一年里无法如愿加薪,超过56%会另谋高就。

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在晋升机制和薪酬方面并不规范,对于内部职级的划分严格,员工每一次升职加薪,都必须经过层层考核。反观跳槽“插班”的新员工,总是让人觉得充满新鲜感和无限潜能,升职加薪更容易,最终员工只能通过跳槽来实现薪资增长目标。

本地跳槽风兴起,与过去两年科技公司、数码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急速扩张有关。这些新兴行业发展速度快,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但人才的培养始终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这就造成这几个行业的人才供不应求,企业间挖角的现象极为普遍,人才流动频繁。 

经历两年迅猛发展后,今年不少科技公司突然面临冲击,股价一跌再跌,迫使它们暂停招聘计划或进行大幅裁员。

过去两年因疫情引发全球货币宽松措施,大量资本涌入新兴行业,产生了不少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