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预算案宣布调高豪华汽车的附加注册费,向豪车买家征收更高税款;房地产税也从今年起分两阶段调高,豪华住宅的税率大幅上调。
吸引跨国公司进驻是新加坡的重要发展策略。业界都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导的第二代防止税基侵蚀和盈利转移(BEPS 2.0),接下来要各国向跨国公司征收最低有效税率,会如何影响新加坡。
然而,政府的资源跟中产家庭一样,足够但须精打细算,做任何决策都要瞻前顾后。新财年财政预算案2月14日公布,面对当前通胀居高,国人生活费和商家营业成本都高涨的压力,政府如何舒缓迫切的短期挑战,同时继续推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均衡发展的长期目标,两厢平衡,各界都关注。
政府接下来会否再推出新形式的财富税或恢复征收遗产税,也是关注点。KPMG认为持续的揣测对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尤其财富管理业,高净值人士也在考虑是不是要把资产转移来新加坡,政府应该更明确回应这方面的揣测。
消费税今年1月从7%上调至8%,明年1月是否按计划再调高至9%也受关注。德勤呼吁政府在来临的预算案进一步说明这是否已定案,或是还会根据经济情况再评估。KPMG则建议政府津贴中小企业,协助它们应付消费税分两阶段上调所需的合规成本。
来看看商界近来陆续提出的一些诉求。
德勤认为我国不宜率先推出最低有效税率,并呼吁政府仔细研究其他吸引外资的措施,因为最低有效税率生效后,现有吸引外资的税务优惠就不再有效。
利率高涨也影响到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成本,新加坡银行公会在圆桌论坛透露它向政府建议一些降低融资成本的方法,例如由政府分担私人界的部分风险。
新财年财政预算案将在2月14日公布,面对当前通胀居高,国人生活费和商家营业成本都高涨的压力,政府如何舒缓迫切的短期挑战,同时继续推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均衡发展的长期目标,两厢平衡,各界都关注。
KPMG发表愿望清单,呼吁政府协助商家在成本压力中继续推动创新,为未来打好基础。它建议的措施包括一次过的10%公司税回扣、将研发花费的税额扣除扩大至海外研发活动等。
业界的请愿各自都有充足理据,基本结果都是支出更多,税收更少,政府最终须小心权衡利弊轻重,例如:研发花费的税额扣除有没有必要涵盖海外研发活动?奖励投资的对象需不需包括本地跨国公司?
在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举办的预算案前圆桌论坛,新加坡航运协会呼吁各界进一步探讨如何控制成本,它反馈业者对成本和利率高涨的忧虑,一些航运公司担心营运成本继续上扬,甚至考虑迁移。
如果将这个政策微调的意涵延伸,更广义地看,财政预算每多花或少收的一分钱,机会成本都出自新加坡人的付出。政府拨款多津贴一家公司,可能会让一个须照顾儿女的母亲因得不到政府辅助而失去工作赚钱的机会,有津贴的公司必须用实质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来弥补。
水兔年头几天细雨纷飞,清晨载女儿上学,路上许多父母撑伞护送子女前行。跟同路人比,我感恩自己有车,不必冒雨。
跟大部分中产家庭一样,我们的钱够用但须精打细算,做决策一定要瞻前顾后。对我们来说,公共政策的支援很重要。
女儿已小二,我也习惯了早起。组里有两名同事的小孩今年上小一,谈到每天摸黑起床为孩子做早餐、整理行装、加油打气、赶搭校车,兴起之余也有些唏嘘,因为往后多年都要早起晚休,对工作的影响,大家都设法应对,尽量减到最低。
KPMG建议政府从最低有效税率所征收的公司税中拨出一定比率的资金用于吸引和留住投资,奖励对象不仅是外国跨国公司,还包括其他受最低有效税率影响的新加坡跨国公司。
以我们上述的经历为例,如果政府能拨更多资源帮助业界栽培更多校后托管人才,将能帮到与我们面对同样问题,却没有能力解决的父母。甚至可以这么说,这对中产家庭在职场上的工作绩效和长期家庭规划包括提高生育,都会有正面作用。
回想去年,我们双薪家庭也没长辈同住,所以安排女儿放学后到学生托管中心,没想到这一行的人力资源比学前教育还不足,中心的管理没章法,女儿跟大年纪学生混在一起相处不快,抑郁了好几个月。我们寻寻觅觅,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家比较理想的托管中心,花多一点钱让女儿安定下来,太太才能安心工作。
如今全球政经格局持续变更,本地公司要推得出去,外地企业和人才要引得进来,新加坡才能继续竞争。这确实需要远大而精细的政策持续调度和扶持。然而,我们所花的钱风险已更大,回报也更不确定。过程当中,国人所付出的机会成本须准确定价。
去年4月起,富豪家办在本地税务津贴计划下设立基金的门槛已提高,商业开支的要求也更高,而且要投资本地市场,以及聘用本地投资专才,确保新加坡人可从税务优惠吸引来的海外财富中实质受惠。
推出新财富税或恢复征收遗产税?
这几年有不少中外富豪在本地设立家族理财办公室,将资产转来这里管理和规划投资。那些政经稳定、法治健全和税务亲善吸引不到的富豪,是不是值得我们用财富税换取,哪怕要的只是一个明确的立场?
银行公会吁政府分担企业融资风险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本月发布的2022/2023年全国商业调查显示,本地企业更谨慎看待未来一年的经济展望,只有四成预计经济会改善,低于之前调查的47%;有26%认为经济会恶化,高于之前的13%。多达97%的商家预计今年持续面对通胀压力,74%希望预算案能协助它们应对成本高涨,也有57%希望获得帮助应对人力资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