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公司收益,王炳杰想,既然周围这么多人都会打球,为何不让他们教其他人打球呢?
“这样的模式既提高场地利用率,也增加客户粘性。每天来打球的孩子多了,球场也热闹了。当然,我们同时加大社交媒体宣传力度,每周更新学生上课录像。”
星篮(Sg basketball)联合创始人王炳杰(46岁)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中学时,因为周围大多是打篮球的朋友,让此前一直踢球的我,开始接触篮球。这一碰,就是30多年。”
意识到问题后,王炳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除了投资者的钱外,我卖掉自己在中峇鲁的房子,搬去裕廊西。把买卖房子的差价,全部放入固定场地投资。”
顾名思义,“无限次”课程就是客户在选择月度、季度或年度付费后,可以在付费期每天来球场上课。
除了上学期间参与校队和篮球社团外,走出大学校门的王炳杰积极组织本地各类业余篮球比赛。随着比赛队伍的不断增加,王炳杰身边出现了投资者。
王炳杰指着脚下说:“这块场地是我在疫情来临前租下的,等全部装修好后,全国封控就来了。那时,不仅没有收入来源,还要支付场地租赁费以及所有全职教练的薪水。真的很头疼!”
破釜沉舟 卖房投资固定场地
“高峰期,参赛的队伍超过40支。为了专心组织比赛,我辞去新加坡国会秘书处的工作,并开办了公司。”
“此后,我们改变试课策略,只给已上课学生介绍来的学生免费试课。”这个改变大大提升付费学生转化率。不过,因为没有固定场地,招生进度始终缓慢。
虽然看到了这个机会,但王炳杰心里还是没底。“我们没有显赫的篮球背景,也没有教孩子的经验。能有多少人愿意花钱让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教呢?”
当训练营运营开始向好时,王炳杰却遇到创业后的最大挑战。
三之二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不只打乱王炳杰的计划,也让投资者动摇。为了继续把训练营开下去,他不得不自己编写训练教案。
去年底,他带着一批学员到美国NBA金州勇士(Golden State Warriors)少年训练营接受当地教练的指导,并与那里的孩子切磋球技。“在那里,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篮球文化,并有机会和自己心目中的球星见面。”
相对前两个吸引学生的方式,组织跨国篮球赛对王炳杰算是驾轻就熟。
看似已万事俱备,却被对方“放了一个大飞机”。王炳杰说,当团队飞到澳洲要签约时,对方因对训练内容版权的顾虑,突然改变想法。
延伸阅读
随着训练营的国际化,王炳杰已不满足只在本地举办比赛。
但是,仅有训练计划是不够的,王炳杰此前的顾虑得到了印证。愿意送孩子来学篮球的家长真的不多,许多学生在免费试课后就“失联”了。
这一破釜沉舟的做法,对招生起到质的变化。
对于今年的计划,王炳杰说:“训练营打算扩大跨地区青少年篮球交流,他将带队伍去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台湾参赛。”
王炳杰说:“这届比赛共举办四天,分别有三人制和五人制篮球赛。此前因为疫情,我们中断了两年。与不同国家的青少年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世界篮球的机会,让他们不会成为‘井底之蛙’。”
越来越多追求“望子成龙”的家长已经不再单纯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业表现,而是逐渐认识到培养健康的体魄和运动技能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同样至关重要,这为运动行业创造了商机。本系列采访了本地各类热门运动培训机构的创始人,深入探讨他们的创业经历和市场上的“亮点”。
正在为难的王炳杰,恰好在组织比赛时认识一名退役的NBA篮球运动员,他在澳大利亚也有少年训练营,并愿意与王炳杰合作,一起开发本地少儿篮球市场。
疫情来袭 遇创业最大挑战
“有了固定场地后,家长不再担心上课场地会不一样,开始介绍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最重要的是,我们推出了‘无限次’课程,这吸引了很多学生。”
“当时除了小学课外活动外,其他想学篮球的小朋友基本找不到机会。就算小朋友在三年级时进入篮球课外活动小组,但如果一年后进不了校队,很多学生会因为校外缺乏少年篮球设施,只好半途而废。”
王炳杰苦笑着说:“我当时几乎把亚马逊(Amazon)上所有与篮球训练有关的书籍都看了一遍,再加上我考篮球教练和自己打球的经验,挤出了第一版的少年训练计划。”
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王炳杰退缩,他和团队一起熬过那段日子,这个场地如今已成为他们的总部。
他指着几台篮球发球机说:“这样的科技在美国篮球训练营已常见,它可以节约捡球时间并建议正确的投篮姿势。很多小队员是被这台机器吸引,加入训练营。机器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节不同的发球力度。”
去年是星篮举办的第10届亚太区青少年篮球赛,共有109支队伍参赛。他们来自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年龄介于11岁至18岁。
谈到训练营的发展历程,王炳杰说,除了固定场地外,使用科技和举办跨国篮球交流赛也十分关键。
澳洲训练营合作方临时改变想法 拒绝合作
组织比赛,忙活了半天,到头来只赚了“吆喝”,因为大部分资金都用在租赁场地和请裁判。
今年是训练营创办的第11年,在星篮上课的孩子已过千人,全职教练近20名,并有了两家训练中心。
王炳杰不是出名的篮球运动员,接触篮球的年龄也较晚。但是,出于中学就对篮球的热爱,他放弃稳定的政府部门工作,成了本地篮球界的“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