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奈地说:“不过,我父亲这么老了,又住了这么久了,哪里想要搬呢?他的性子有些孤僻,大概也不习惯跟租户同住一个屋檐下。”
他带点认真语气说:“我不怕老,只怕房子越变越老。”
对比有地住宅的退休年长屋主,以及资助孩子买EC的父母,到底谁是富爸爸,谁是穷爸爸呢?乍看之下,后者似乎是更懂得以钱滚钱的“富爸爸”,但事实是否如此,唯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更重要的是,EC是政府为满足夹心层家庭打造,介于组屋和私宅的混合住房,本意是通过政府津贴让国人能以优惠价格享受公寓生活品质。现在,EC价格和所需现金却似乎超越夹心层能力水平,买家也把EC当做投资手段,而非自住需求。
有分析师说,房地产税这两年大幅上调,预料会成为催化剂,促使更多屋主考虑降级至较小户型私宅或组屋。只不过现在的有地住宅可说是有价无市,买一栋洋房至少要300万元,要找到付得起又愿意付的买家其实相当困难。
那天,与孩子骑着脚踏车经过有地住宅区,他看着一栋栋偌大的洋房,既好奇又羡慕的问我:“爸爸,这些是什么房子?”
根据市区重建局资料,去年的有地住宅价格同比上扬8%。房地产公司SRI数据却显示,去年约有1452个有地住宅交易,比前年少了三成左右,间接反映出“房子越贵越难卖”现象。
朋友A与父母同住在一栋半独立洋房,由于父母是退休人士,所以洋房的维修费、水电费和房地产税都由他一人负责。最近收到的国内税务局缴交房地产税的单子,税费增加超过一倍,令他叫苦连天。
另一个朋友B,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年轻时努力存钱买了一栋排屋,在这屋子住了大半辈子。虽然孩子都搬出去了,父亲仍坚持在老排屋。
EC利润率高,几乎稳赚不亏,令发展商和买家对EC项目趋之若鹜。发展商巴不得政府拨多些EC地段,让他们建多些EC,赚得更多。有些买家,即便EC价格高涨,他们财务能力有限,也会通过父母帮忙付首期来圆了EC梦。
我回答说:“这些是有地住宅,屋主除了拥有这房子,房子的土地权也属于他的。”
或许政府该重新审视EC的申请和转售条件,例如像优选地段和黄金地段组屋一样,把EC最低居住年限定在10年,以及在首次转售也会实施津贴回收等,以减少通过买EC投机牟取暴利的行为。
他跟着又问:“这些房子这么大,住在这里的一定都是有钱人吧?”
住洋房,开豪车、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洋房也往往是有钱人的象征。但与朋友交谈,我并不觉得他们很有钱或生活“理想”,只觉得他们跟住在组屋的我一样,都面对着生活费上涨的负担和烦恼。所谓的有地住宅屋主,感觉上更像是“资产多,现金少”(asset rich,cash poor)的夹心层。
B知道父亲的经济能力一般,要应付排屋维修费相当辛苦,曾劝过父亲大房换小房,把排屋卖了搬到组屋,或者把房间租出去收租金减轻生活负担。
此外,有地住宅维修费日益增加也让他不堪负荷。前阵子,因房子屋顶漏水,要更换屋瓦,结果装修商发现房子的水管和电线等也得更换,装修费从几千元一下子变成几万元。
我不假思索地说:“是啊。”不过随后想了想又说:“嗯,这些人的屋子现在都挺值钱,不过他们是否有钱就不一定了。”
橙易集团(OrangeTee Group)上月报告显示,过去16年来有99.95% EC屋主转售EC时都赚了一笔,平均利润超过36万元。例如,爱士百乐之居(Esparina Residences)一个单位屋主去年转售时赚到133万元
政府或许该重审 EC申请和转售条件
美国畅销作家罗伯特·清崎的著作《富爸爸,穷爸爸》,两个爸爸对金钱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贯彻了“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的理财道理。富爸爸善于把金钱投资在资产上,用资产滚出来更多钱;穷爸爸却不断增加负债,时常落入贷款买车买房的恶性循环中。
以一个150万元EC来说,买家至少须要拿出约60万元现金或公积金,这对年轻人来说多少有些困难。这也难怪年轻人买EC靠父母会形成风气。
然而,这种靠父母帮忙积累财富的做法,日后却可能出现弊端。例如,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性质是借贷还是赠与,总是有争议的风险。如果子女婚姻亮起红灯,或是楼市风向转变EC转售出现亏损,是否会导致父母财产的大量流失,致使他们的老年生活陷入困境呢?
对比有地住宅的退休年长屋主,以及资助孩子买EC的父母,到底谁是富爸爸,谁是穷爸爸呢?乍看之下,后者似乎更懂得以钱滚钱的“富爸爸”,但事实是否如此,唯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房屋年值随租金调高 过去两年房地产税大涨
如果说有地住宅是“叫好不叫座”,那这几年的执行共管公寓(EC)或许就可用“叫好又叫座”来形容。
过去两年,我国房屋年值(annual value)因租金市场上涨而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政府的房地产税大幅调高,自住型住屋的屋主须缴付的最高房地产税率从2022年的16%,在今年调高到32%。
以年值为15万元的洋房为例,屋主每年须支付的房地产税,从2022年的1万2580元,今年增至为2万7980元,增幅超过一倍。
被统称为“洋房”的有地住宅,近期因房地产税上调而引起不少关注。身边一些朋友住有地住宅,最近跟他们聚会,有地住宅的房地产税就是大家谈论话题之一。
前阵子,脸书甚至有一则热议贴文,一名洋房屋主申诉,她今年付的房地产税从2万多元增至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