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韦良认为,本地首次公开售股市场要蓬勃发展,就必须成为通往更大市场的平台。他以快时尚品牌希音(SHEIN)为例说明,希音的销售网遍布全球150个国家,美国是它最大的市场,英国和欧洲也占有显著市场份额,因此,虽然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寻求上市地点却是美国。
不过,欧韦良指出,美国股市除了提供流深度动性和强劲估值,较低的上市门槛对中企来说也具吸引力。由于本地首次公开售股市场缺乏这些条件,也就意味着本地市场较难利用地缘政治相关风险因素,吸引寻求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对希望打入东南亚市场的中国企业是个很吸引人的条件,它们可以在新加坡设立基地,并最终利用新交所满足融资需求。”
安韦龙认为,新交所近期扩大与区域其他交易所的连系,应该可以深化流动性,并为潜在股票发行人提供接触多元化投资者的机会。
报告:去年我国仅六个IPO 不比其他东南亚股市热络
不过,市场人士也认为,在吸引中企到本地上市方面,我国未必占有必然优势。除了内在条件,也面对区域其他股市的竞争。
过去12个月,中国企业有意到本地上市的相关咨询有所增加,市场人士预期,接下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到本地进行首次公开售股(IPO)和第二上市,以将业务扩展至东南亚。
由于新加坡政治稳定,又是全球金融中心,同时也是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门户,因而被视为上市的理想地点。
陈建忠指出,投资者普遍上是谨慎的。不过,增加教育力度会提高认知和提振信心。中国证监会规定到海外上市的企业必须先获得审查与批准,对公司的质量提供多一层的过滤,应该会给投资者多一层信心。
陈建忠也观察到,过去12个月,中企有意在本地上市的相关咨询有所增加,他预期接下来会有更多中资企业到本地进行首次公开售股和第二上市。
欧韦良认为,中企寻求海外上市的考虑因素包括:靠近核心与增长市场、流动性的深度和广度、投资者群体、上市条件、监管系统,以及分析师的覆盖范围和专业。
延伸阅读
法国保险集团科法斯(Coface)亚太区首席经济师欧韦良受访时也说:“靠近大型消费市场日益成为首次公开售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有报道说,即便美国的上市计划受阻,伦敦会是希音下一个考虑的地点,而非新加坡或香港。
星展银行股权资本市场部主管安韦龙向《联合早报》透露,过去一年来,他们收到了来自中国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咨询,这一趋势的确有所增加。他预计,新加坡将因中国企业为扩展业务至东南亚而寻求的首次公开募股和第二上市而受益。
本地市场缺乏深度流动性和估值偏低是普遍的看法,这导致许多想通过首次公开售股的公司另寻他处。
卓星企业融资(SAC Capital)合伙人兼企业融资主管陈建忠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新加坡的优势在平衡中立的政治立场、亲商的政策,以及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环境。
本地2006年曾有一股“龙筹股”(S-chips)旋风,迎来多家中企到本地上市,不过,多家龙筹股企业后来因为治理问题令投资者蒙受损失。因此,受访市场人士认为,提振投资者对龙筹股的信心至关重要。
根据德勤(Deloitte)的报告, 2023年东南亚股市共有163个首次公开售股活动,印度尼西亚股市占了79个,泰国40个,马来西亚32个,而我国仅有六个,上市活动不比其他东南亚市场热络。
新加坡交易所(SGX)发言人说,在本地上市的公司近40%是国际企业,它们在本地上市都希望以新加坡作为跳板,进入快速发展的亚洲地区,并赢得国际地位和在本区域的知名度。
中国证监会加强审查有意在境内通过首次公开售股募资的公司,加上中国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纠纷,导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遇到阻滞,让中企集资举步艰难,因而纷纷考虑其他上市地点。
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长达16年的中国拉链制造商福兴集团(Fuxing China)最近就宣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在当地第二上市的申请,筹集约770万美元(约1040万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