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约成本,田亚源发动家人前来帮忙打杂。同时,邀请自己曾进修的私立技工学校的学生前来助阵修理。

“我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白天在店里忙完后,晚上还会和老板要求去客户家修理电器,常常工作到10点以后。老板见我勤奋,也介绍我认识业内其他老板。除了工作日外,其中一位老板会在周末找我去帮忙拉电。”

通过亲戚介绍,他顺利进入本地私立技工学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田亚源先后在两所学校充实了自己在电器维修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之前老板的爸爸和前国会议员张思乐的爸爸是好友,那时张思乐的祖母正好在后港有一个空房间,他们知道我的遭遇后就让我去那里落脚。租金象征性地每月收30元。”

这种做法,也同样适用于有些不标注配件号的电器。“有些商家为了增加销售,故意去掉配件号。这给修理带来不便。”

当问到为什么这名贵人屡次行侠仗义时,田亚源说:“除了他是个好人外,可能之前我帮他工作时从来不计较报酬和工作时间,为人也朴实,赢得了他的好感。”

“我真的很幸运,他正好认识房东,并愿意做我的租房担保人。”

“我曾去过飞利浦(Philips)和日立(Hitachi)应聘,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面试虽是熟人介绍,但由于我经验不足加上英文水平有限,也没被录取。”

客源多为回头客或由客户介绍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那位此前找他拉电的老板帮了他。这个人也成为田亚源的贵人。

这位贵人不仅帮田亚源顺利开设修理店,开店初期,还帮他担保,从各电器经销商那里拿货在店里售卖,以此增加收入来源。

一路走来,田亚源认为能将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除了对电器修理的热爱,让他面临逆境不改初衷外,他也认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幸运。

祸不单行,田亚源好不容易在附近租了一个房间,却在准备搬进去的当天发现开不了门。原来,看房时见到的是假房东,收了几百元押金后消失了。

慢慢地,他凭借对修理电器的手艺,在后港一带赢得越来越多顾客,也积攒了些资金。

说到这里,田亚源眼眶湿润哽咽说道:“这名贵人为我做了这么多,但40多岁就走了。太让我痛心!”

因身份问题无法租店购车 工作认真不计较获贵人相助

有了店面后,营业开销增加,使田亚源急需提高工作效率并扩大营业范围。

安顿下来的田亚源也曾应征过几次工作,但均被拒之门外。为了生计,田亚源开始尝试发传单和名片,帮邻里维修电器。

此后,田亚源的客源多是回头客或由客户介绍,基本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40多年来,生意和人生最大的冲击莫过于贵人的突然离世。

贵人病逝,对田亚源不仅是心理上的打击,也因为公司很多资产都在这名贵人名下,若他的继承人想法改变,可能直接导致田亚源几年的打拼付之东流。

这次成功入职,为田亚源此后的创业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也通过这第一份工作认识了事业上的贵人。

田亚源总结道:“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理技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当他们有需要时,就会想到你。”

在资源匮乏的年代,衣服破了就补,东西坏了就修。随着人们的经济条件改善,东西坏了就扔,再买新的。但许多物品其实只须稍做修补就能继续使用,如今物价高涨,加上环保理念,确实有不少人选择缝补或维修损坏的东西,避免浪费。本系列访问三家修补名牌皮包、鞋子和电器的商家,谈他们的创业和经营理念,讲述他们如何延长物品寿命,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

那时,田亚源一心只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很多额外工作也不去计较报酬。这种工作态度让老板们印象深刻,他也做得顺风顺水。

“虽然我和贵人的家人并不熟,但他们在这关键时刻选择继续支持我,并在后来将公司产业陆续过户到我名下。”

三之二

“我的父母和姐弟都来帮过我。学校在读学生和我当时想法一样,只要提供食宿,他们更注重的是积累经验。”

这个阶段大约持续了一年多,业务稳定增长让松光电器很快开始招聘正式员工,并在后港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工作勤奋获赏识 老板主动介绍人脉

延伸阅读

一天,田亚源和朋友在报纸上读到后港的一家小公司招工,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简历发过去,没想到获得了面试机会。

毕业后,田亚源决定留在新加坡找工作。可现实却给了他一次次打击。

18岁从马来西亚麻坡来新加坡求学的田亚源,从小就痴迷电器。“小时候,我爱摆弄各类电器。读到中三就辍学去电器修理店打工。那时,老板见我酷爱这行,但仅限于在店里学习进步缓慢,就建议我爸爸花些钱,送我去新加坡学习。”

他说,虽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但每户家庭仍需要电器维修服务,永远不缺客户。“空调坏了换容易,但安装麻烦;冰箱坏了,里面的食物要馊;洗衣机天天要用。若要更换,热带气候等不了。”

“一辆送货罗厘是必需的,但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购车需有本地身份。幸好,那位贵人再次出手,用他的名字注册一辆二手车让我用。”

田亚源(64岁)自1983年创办松光电器维修(Song Kwang Electric Service)以来,在这行打拼40多年。从头两年的“光杆司令”,到现在手下已有员工30多人,罗厘12辆。

说到电器,现代人已习惯坏了就换,这让电器零售店在本地比比皆是,但要找电器维修铺则着实不易。修理业日薄西山,迫使很多修理商离场,但也有一些人“匠心不改”,让“夕阳”成为“日不落”。

“本来这家店只招一人,但面试当天公司有人辞职。而辞职的人又正好是我朋友的同乡,大家聊得很投机,老板见此就一并收下我们俩。我就这样开始了在后港的电器修理生涯。”

可惜好景不长,做了不到两年,这家公司所在地被政府收回重新发展,老板也因此改行,这让田亚源突然失业。更糟的是,之前一直住在店里的他,还需要花钱找住处。

对于有些市场的小众高档电器,很多客户更愿意花些小钱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有时,客户会带来本地罕见的电器,因为买不到配件,我会建议顾客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改装。”

另外,随着人们对环保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先修理再置换。

他一时没了主意,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幸运女神再次眷顾他。

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田亚源对这个世人眼中的夕阳行业有了自己的见解。

这样一来,田亚源顺利拿下店面,并于1983年创立了松光电器。

但那时身为马来西亚人的田亚源没有租房身份,房东也担心他做不久就“打退堂鼓”,不敢租给他。

不过,接连的失败没有阻挡田亚源继续逐梦。庆幸的是,在这人生低潮期,他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

“我觉得老是在别人家修理也不是长久之计,正好那时这个店面在招租,就打算出来闯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