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他认为,实体店或工作室的形式,可以让他们加深与客户的联系并完整讲述每件产品的故事。
延伸阅读
谈到公司接下来的发展,卓伟文说,会考虑从线上移至线下。“为确保客户不断且及时在短时间内了解产品,商家在过去几年不得不加大投入来保持竞争力,导致成本不断增加。”
卓伟文说:“疫情期间实施的阻断措施对我们的冲击很大,那时顾客不能上门光顾,我们的生意一落千丈。”
卓伟文说:“在交流时,我们须要更周全地考虑他们的感受,并且要因人而异。这种交流有时须要花一段时间,爱心和耐心是赢得他们信任的关键。”
朱婉君指出:“美国客户在选择一个产品时,除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外,也很在意制造过程以及背后的含义。这让Eden + Elie的首饰脱颖而出,因为特需人群的打造让它们更有人情味,可以与客户共情。”
根据这样的企业文化,他们曾尝试与不同背景的手艺人合作。最终,在非盈利机构自闭症资源中心(Autism Resource Centre)的帮助下,两人发现原来自闭症青年在艺术品手工制作中有过人才能。“他们不仅专注力和耐力为常人所不及,也很有艺术天分。”
“但是,当我去世界各地旅行,了解到很多有天赋的手艺人因种种原因而作品不被人知时,就决定通过商业推广打破瓶颈,让更多人欣赏。”
但正是这个“危机”,促使Eden + Elie走出了国门。卓伟文说:“那时,我们必须跳出思维定势,考虑新加坡以外的市场。”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新加坡,汇聚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无论是在繁华的乌节路,还是繁忙的机场,各类品牌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其实,这里也有“土生土长”的精品,而且是由一群本地自闭症青年手工打造,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朱婉君说:“虽然有些顾客因公司为特需人士提供工作而关注我们的产品,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硬的产品才是吸引顾客的王道。”
在新加坡,“设计·乌节”(Design Orchard)和樟宜机场都有Eden + Elie的身影。
这种个性有助于自闭症青年制作出标准化的高质量饰品,但也让他们不易接受设计及制作工序的改变。
回忆创业经历,朱婉君说:“其实我和许多新加坡人一样,从小就被教育要找一份好工作,从来没想过自己创业。”从美国麻省理工建筑系毕业后,朱婉君设计过建筑物和家具,也从事过商业工作。
本地首饰品牌Eden + Elie的联合创始人朱婉君(53岁)和卓伟文(37岁)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只要企业有爱心和耐心,自闭症青年同样可成为能工巧匠,打造出精美的首饰。
除了与员工有效沟通外,生产主管还会与他们一起工作,来培养并提高他们的手艺。
自公司创建以来,就专门聘请自闭症青年为员工。公司现有13名员工,除了生产主管外,其余“工匠”都是特需人士。
在与各中小企业以及星展银行(DBS)基金会的交流中,他们发现美国是公司理想的海外市场。于是,他们决定使用电商平台,通过讲述产品故事,进入这个汇聚全球各大名牌首饰的市场。
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美国在全球属自闭症高发国家。根据2020年数据,美国八岁儿童中,每36人就有一人患有自闭症。
卓伟文拿出一个土生华人(Peranakan)风格的手镯说:“这个镯子由3200颗珠子组成,一般人很难自始至终集中精力地完成整件作品。”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这个主要由特需人群组成的公司在本地闯出了名堂。但看似步入正轨的Eden + Elie,不到两年就遇到了公司创办以来最大的挑战。
化危机为商机 走出国门进入美国市场
爱心及耐心是赢得员工信任关键
对此,朱婉君和卓伟文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与员工有效地沟通。
2017年,她遇到了卓伟文。当时,有金融背景的卓伟文从事影响力投资。相同的经营理念和回馈社会的情怀,让他们决定将关怀社会融入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