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俊说,原本投资额虽较低,却要求以个人名义投资,若通过公司名义,需更多文书工作和处理时间来特别批准。计划修改后更为方便,对有意设总部和研发团队的公司来说,投资1000万元属于合理。

卫达士(Withers)新加坡办事处私人客户法律顾问团队合伙人钟慧慧说,GIP申请者数量良好。“潜在申请者的质量实际上有所提升。出于好奇随意询问的人减少了,而真诚的询问增多了。他们中很多人其实符合各项条件。”

“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政治经济稳定,基础设施完善,商业环境友好,犯罪率低,宜居性高,教育体系优质,这些都对家庭具有吸引力。”

罗夏信律师事务所(Stephenson Harwood)主管律师李诣说,修改后的GIP非常现代化,和政府要达到的目标一致。她说,全球都在寻求有实质内容、对社会带来贡献的投资。

科技制造业物流等领域公司 有兴趣在本地设总部

其中多数是来自中国的企业主,面对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他们寻求在中立地点设立总部并进行投资,以扩展业务到其他市场。

何家俊也指出,多数有兴趣的投资者来自中国,此外有印度、中东、日本和印尼。投资者的公司包括在中国A股、港股,以及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行业涵盖软件、科技和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半导体、制造业,跨境电商、物流和消费品等。

何家俊说:“企业主认为,无论下一任美国总统是谁,中美贸易战只会更严重,政治情况更加不明朗。”

根据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去年2月在国会答复杨厝港区议员叶汉荣的口头询问时,透露的数据,约有200人在2000年到2022年通过GIP获得永久居留身份。

商业咨询公司出海宝(Go Global Gem)总裁何家俊告诉《联合早报》,GIP计划要求提高后,对一些公司掌舵人反而更有利,公司原本就计划在新加坡设总部或研发团队,投资额容易达到计划要求的1000万元,尤其是上市公司。

经发局发言人回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GIP旨在吸引能够为新加坡的商业和创新生态系统做出贡献的高素质全球投资者和企业主,并协助将他们的投资引向这些领域。这与经发局目标一致,即加强新加坡作为高增长公司和投资活动的亚洲重要节点地位,发展现有和新兴行业,为新加坡人创造就业机会。

GIP另两个方案是,至少投资2500万元在GIP精选基金,以及在新加坡设立2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的单一家办,要求也比之前提高。

我国去年3月提高全球投资者计划门槛,市场人士透露,更新后的计划吸引了更多有意在新加坡扩展业务或设立总部中心的企业主来申请。

根据2004年推出的全球投资者计划,外国人可通过三方案到我国投资,获取永久居留身份。计划去年3月修改条件,方案一是申请人须投资至少1000万元(包括缴足资本)成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投资在营运的业务,原本规定是250万元。

他预计,这些投资会为新加坡带来实质经济效益,包括创造工作、租用办公空间、聘用专业服务,以及缴税。

很多出海的中资企业处于敏感行业,因此选择找个中立地点做国际总部。也有企业因行业在中国面对监管压力,如游戏、教育和web 3.0,正寻求在新加坡设总部扩展海外市场。

她了解到,经发局对有创新科技和知识产权的公司有兴趣,鼓励他们分享更多对新加坡的业务计划。

他透露,目前约有15人通过这个方案申请GIP,这比条件修改前来得多。有些也为未满21岁的孩子申请永久居留身份。

市场人士指出,较多GIP兴趣来自中国。张树光说,中国人口众多、地理位置邻近且文化相近,此外东南亚、南亚、欧洲和美国市场也表现出兴趣。

安永亚太区家族企业主管张树光说,高净值人士对GIP的兴趣与日俱增。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的背景下,企业主纷纷对业务模式和个人情况进行战略调整。

李德龙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些公司的掌舵人正通过经济发展局(EDB)的全球投资者计划(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简称GIP)申请永久居民。他透露,这么做的人要比之前多了两三倍。

Dentons瑞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家铭观察到,去年3月来对GIP的兴趣依旧不少,最受欢迎的是方案一。不过,至少要聘请30名员工、包括至少15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要求是个挑战,因为薪金要求相对高,一些行业可能无需那么多员工。

延伸阅读

李德龙观察到,高科技、人工智能、食品、制造业、物流等行业公司都有兴趣在本地设总部并扩展业务,或在区域设制造设施。其中有些未上市,他们的上市考量地依序为美国、英国和新加坡。

刘家铭的团队主要负责中国市场,大多数询问来自中国,一些则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以及亚细安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

肯尼狄理德律师事务所(Kennedys Law)合伙人李德龙目前帮助至少10家公司进行重组,这些公司计划以新加坡作为总部,拓展区域和/或欧美市场,并在海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