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曾面临激烈的价格战,竞争者为占领安全鞋市场而三度降价,张健不得不应对,但他坚持原有品牌不降价,而是推出价格更低的全新品牌与之竞争,最终避免被拖入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
没想到,他的人生从此改变。
今年6月21日,53岁的张健带着自己创办近20年的公司大德控股(Rectitude Holdings),远渡重洋登陆美国上市。
公司上市后,张健比之前忙了很多。他笑着接纳同行的每一声“恭喜”,更重要的是潜在的收购机会。他透露,上市不到三个月,已有六家五金店找上门,希望被收购。上市后,扩张变得容易,通常要做的是增发股票、消化对方库存,公司不会有很大现金压力。
1997年,张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大德控股,从五金产品批发起家,之后成立多个安全设备品牌,包括个人防护服、手套、安全鞋、个人防坠落系统,以及便携式灭火器等。目前,公司产品在新加坡及东南亚其他地区销售,包括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覆盖广泛的分销商网络和终端市场。
他不掩饰野心,说自己向来不满足于舒服的日子,从最初不满足于一份稳定的工作,到中间不满足于和别人合伙守着一家店,到现在不满足于有钱赚但做不大的生意,因此总想走向更大的未知。
买卖邮票赚钱并非易事。张健讲起当年带着高额邮票到中国,走进热闹鼎沸、鱼龙混杂的交易市场,却险些被几个大汉打劫的惊险经历,绘声绘色,但没有半分沉重。他感慨自己的幸运:“邮票市场最好的时候,我卖邮票赚了十几万新币,然后注册了大德控股。毕业后,我帮五金店老板做了一两单小生意,就有人找我合作开公司。”
“分开以后,我又进入了刚开始创业的那种茫然阶段,那是我最低潮的日子。虽说是‘和平分家’,但其实我投进去的钱一时拿不回,我又欠着中国供应商货款,当时想过把合伙人告上法庭,但最终在一个晚上想通和解,我继续帮他供货,自己从中赚一些钱。那段时间也帮其他店主找渠道供货,就这样慢慢还掉债务。”
瞄准安全用品领域 携手代工厂走品牌化路线
在与《联合早报》的专访中,大德控股董事长张健身着一件员工服T恤,语气坚定地说:“很多人觉得,(我们)去纳斯达克上市是一个笑话,我会把笑话变成神话。”
这段短暂的经历,看似与他后来的事业无关,却是一个重要转折。这些小小的邮票,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几万新元,为日后创业提供启动资金。
2007年,在淡滨尼工业区的一个厂房内,“大德”的招牌悬了起来。张健重振旗鼓,开始独立经营五金贸易。拥有决策权的他,终于能一步步执行自己更远的计划——不只做一个中间商,要做自己的品牌。
张健说,大德控股更大的目标,是成为一家互联网平台公司。连锁店积累大量施工商、维修工客户,而普通消费者又常常有水电维修、房屋维护等需求,但苦于找不到靠谱的师傅。他决定成立一个平台来“卖服务”,作为中介方衔接双方需求,消费者下单,平台就派单给维修工,就像外卖应用。
对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店主一般第一反应当然是拒绝。张健不死心,在连续三次拜访同一家店后,老板刚好需要一种玻璃纤维网的货源,便让他试试。
他说,他永远对自己有信心。即使在与朋友拆伙拿不回资金,自己辛苦还供应商债务的时候,他都没有很失落。“我总是认为,我以后会更好。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天塌下来’的时刻,没有崩溃过,这是我的心态。”
把传统行业科技化转型
他很少有感到苦的时刻。他说,偶尔和朋友聊起创业的那几年,每天早晨起来,得自己卸整个集装箱的货,再驾着罗厘去给客户送货,扛着大箱子爬楼梯,结束时常常已是深夜,一天下来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
逛着逛着,张健发现五金店的生意都不错,再一看产品大多是中国生产。他察觉到机会,厚着脸皮一家一家进去,指着店里的产品问店主:“这些货你们还需要吗?我可以帮你们从中国进口。”
张健的生意之道是平和、圆融、不树敌。大德控股的大部分供应商从一开始合作到现在,没有变过。长久合作的秘诀是“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最好的服务和价格。
五金批发生意四平八稳地运营到2004年,张健说,自己觉得这样发展下去空间太小,应该想办法找新出路。由于合伙人比较保守,两人经营理念不合,最终“和平分家”。
1998年,张健和合伙人的五金批发店开张,两人分别负责供货和销售,生意很快走上正轨。
在新加坡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早已入籍的张健,深切地感受到市场的变化。“这个市场在变,过去几十年,新加坡形成了一个有上千家五金店和五金公司的市场,但近年来店主们陆续退休,又无人接班,关店潮就来了。但市场需求仍在那里,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连锁化、企业化、规模化的集团,来接替这个市场。”
另外,公司和南洋理工学院联合研发一款人工智能(AI)摄像头,实时监控工人的操作以及工地的安全隐患,并发出报警。
张健拿着老板给的样品,心里也没底,但果断买了机票飞到制造厂众多的江苏省南通市,四处走访打听之下,找到了货源。
当时,新加坡的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令刚生效不久,政府对施工的安全措施标准变严,安全鞋和安全帽等设备需求激增。张健看准这个市场,决定把经营范围扩大到安全用品领域,与代工厂合作,走品牌化路线。
大德控股目前的股价跌至大约3.09美元,低于发行价,张健有信心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他说:“相信股价会在我们筑底成功后慢慢回升,因为我们是一家连续多年盈利的公司,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我们上市不是为了短期融资,而是为了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五金市场的发展。”
坚持原有品牌不降价 推出低价品牌应对价格战
延伸阅读
安全用品看起来虽是小众市场,但不乏竞争者。很多公司进来又退出,成长了又倒下,而大德控股能走到上市,张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兵法”。
往返新中转售邮票 赚得十几万元差价
与他相濡以沫近20年的太太,可能是最了解他的人。太太对他有三点评价——太容易相信人 、太不计较、心善但不心软,张健都认可。
他说,未来两三年,这将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挑战当然不会少,但他相信这是公司未来更大的前景所在。
遇五金店关闭潮 自信能接替市场
今年6月21日,大德控股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200万股,共筹集800万美元(约1030万新元)。张健说,大德控股的根基仍在新加坡,未来考虑在本地双重上市。
“我们公司现在的规模也不算大,但我相信会厚积薄发。”
他申请到本地一所私人管理学院念书,开始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他说,当初既没有明确的赚钱目标,也完全谈不上对知识的渴望,只是被好奇心和内心冲动驱使。
也正因此,尽管一些产品在本地的销量曾因竞争激烈而下滑,但其他地区的销售支撑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当时中国的集邮热潮到达顶峰,一些稀缺邮票动辄被炒到几千甚至几万人民币。张健无意中发现,新加坡很多人手上有中国邮票,两地邮票的差价很大。于是,他开始在报纸登广告,收购本地人手中的邮票,带去中国转售。
自认不是严父 望支持孩子追求所爱
张健从新加坡起家的溯源,要从1996年说起。当年,张健还是中国山东的年轻小伙,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却厌倦一成不变的生活,萌生“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
今年,他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拥抱资本市场。张健说,他希望以新加坡为基地,将产品和业务扩大至东南亚其他市场;更长远来看,他打算以传统行业为起点,完成一家贸易公司的科技化转型。
临近毕业,张健决定留在新加坡。此时,新加坡不再是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摆在他面前的,是现实的生存问题。“要怎么生存下来,找个打工的地方不难,每个月领薪水,可我又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我就每天满大街逛。”
张健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接替市场的人。
这个举动比之前的每一次都更大胆,张健也没有避讳可能面临的质疑。他说:“我带领这家企业走到了资本市场,那我是走进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桃花源,还是一个危机四伏的鳄鱼潭?谁也不知道。”
目前,新加坡仍是大德控股最大的市场,除了直接和大型承包商批量合作外,公司还运营着12家五金和安全产品连锁店。不过张健认为,广阔的市场在外面,海外市场业务一定会超过新加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他把竞争分为上中下策。“下策是价格战,这也是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用的方式。中策是品牌战,和我们打品牌战的竞争对手就少多了。上策是战略布局,也就是想清楚公司的长远路线。”
这是张健最初入行的故事。关于那片玻璃纤维网,他轻描淡写说,找货过程没有想象中艰难,难的是说服老板。
一个例子是,公司本来就经营销售高空防坠产品,而现在开发了一套高空防坠模拟系统,并配备虚拟实境(VR)眼镜,免费提供给工地的工人体验,甚至可能会根据施工方需求把工地的实际场景写入软件,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就这样,这片玻璃纤维网成了张健进入这门生意的“敲门砖”,他陆续帮本地五金店找来其他货物。很快,同行一个生意人找上张健,提议两人合作开一家五金批发公司。
新加坡市场有限,张健在七八年前就有了往外走的决心,陆续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和中国等地设立了分公司,为日后开拓市场做准备。
张健说,他对大德控股的未来设想不是一家传统公司,而是科技公司。他要利用科技,把传统的产品、传统的市场,向科技化转型。
一片玻璃纤维网,是张健进入新加坡五金业这门生意的敲门砖。不过,让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的却是几枚小小的邮票。如今,他的商场竞争策略分为上中下策,下策是价格战,中策是品牌战,上策是战略布局。新加坡拥有上千家五金店和五金公司的市场,但近年来店主陆续退休,无人接班,关店潮来了,但市场需求仍在,需要一个连锁化、企业化、规模化的集团,来接替这个市场。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接替市场的人。
面对这个问题,张健提到进入五金行业前的一段小插曲。1996年至1997年留学期间,他常往返新加坡和中国,带的不是五金配件,而是几枚小小的邮票。
朋友感慨:“你真能吃苦。”
张健有三个孩子,他的办公桌前贴满家庭照。采访时,他聊起不久前送女儿到国外念大学的见闻,他说自己不是严父,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孩子们喜欢的事。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胆量和野心。张健谈起自己对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兴趣——这与他目前的生意完全无关,他透露自己投资了一些资金做研究。“我有很多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时候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都会被吓一跳。这些现在藏在我心里,我希望有一天能实现它们。”
带领公司向前冲 压抑不住的快乐
当然,做生意二十多年,被骗、被坑的经历一定有。他说,物质损失在其次,真正重要的是要能过心里的坎,他不害怕偶尔吃亏,因为“对自己的信心特别大”。
张健答:“没有人能够吃苦。只是当你在那个状态、做那件事情的时候,你不认为它是苦,你才能吃得下。”
2009年,由韩国厂商制造、大德控股第一款自主品牌安全鞋推出市场,此后销量一路上升,在东南亚的同品类中稳坐市场份额前三名。后来,张健再推出安全帽和安全带等产品,多个品类占据本地市场份额第一。
既没有门路,又对行业一无所知,他为何有胆揽下生意,还去陌生城市碰运气?
这是一家很多人从来没听说过的新加坡公司,但它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公司,经营着外界认为的传统行业甚至是夕阳行业——安全用品和五金供应。然而,没有创业明星的光环,也不是炙手可热的科技新贵,公司瞄准科技股云集的纳斯达克,不禁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我现在的心态,又恢复到我17年前刚刚开始带领公司走路时那样,有一种兴奋,一种压抑不住的快乐。”
对张健而言,今年“薄发”的时机到了,他决定远赴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新加坡五金和安全用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