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贸工部长颜金勇、财政部长黄循财和卫生部长王乙康,昨天(6月24日)在《联合早报·言论》联名发表的文章《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是新加坡开始推行与冠病共存共处路线图的第一步。

尽管冠病难以完全消灭,但是随着疫苗接种越来越广泛,人类可以把大流行控制住,使得它再难以在世界各地大面积传播,而变成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就像已经与人类共存数千年的流感一样。

如今看来,要像2003年沙斯疫情那样,完全消灭冠病疫情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我们要学会与冠病共存共处,把冠病的威胁降到像流行性感冒那样,才有可能尽早恢复到尽量接近于大流行前的日常生活。

未来即使实现全国七成至九成人口接种了疫苗,变异毒株有没有可能造成大面积传播,仍是未知数。目前,绝大多数国家还未达到七成以上的接种率,还未实现群体免疫,所以病例曲线依然有起伏。我们可以观察那些高接种率国家的经验,参考他们的情况来调整我们的开放步伐。

当然,对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来说,一旦染病,有可能陷入重症。最近红山景的大型感染群中,有近半数病例是年长者,有近四成接种了两剂疫苗,大部分病患的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这是疫苗发挥了功效,相信有助于鼓舞那些还在犹豫的民众考虑接种。

冠病病毒和流感病毒一样容易出现变异。目前,药剂公司通常针对当季可能流行的三四种流感病毒株,来生产流感疫苗,以加强疫苗效力。我们相信药剂公司正在不断改进冠病疫苗,假以时日,能够针对多种变异冠病毒株、更有效的疫苗也会出现。

从去年初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些国家太快放松限制,疫情很快卷土重来;或者是非常谨慎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病毒仍有可能趁虚而入。即便是一直都很谨慎的新加坡,只要有一丁点疏漏,传染力更强的变异毒株就迅速在社区传播开来。

今天,许多地区对抗流感的方法——勤洗手、戴口罩和接种流感疫苗,与当前对抗冠病的手段几乎一样。当每个人都接种疫苗后,症状也与流感一样,包括发烧、喉咙痛、流鼻水、咳嗽等,对生命的威胁也会降低许多。有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感染冠病,病情一般不严重,只有极少数须使用呼吸机或住进加护病房。

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和戴口罩仍是重要的抗疫手段。虽然我们可以将握手这一已有数千年历史的礼节,变成拱手、触碰手肘或合十等手势,但我们不可能长期只允许五人或八人聚集,或者只允许商业及公务旅行。因此,在实现群体免疫后,我们还须审慎放开社交限制和国际旅行。

在不久的将来,冠病病患可在家康复;每当发现病例,不必大规模追踪和隔离密切接触者;人们可定期自行检测,确诊后自我隔离。这是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前提是我们必须达到能实现群体免疫的高疫苗接种率,以及人人负起责任,维持良好纪律。

如此高强度对抗冠病疫情,让很多人和社会都出现了抗疫疲劳。我们可以继续这样一年、两年,但倘若持续三年、四年或更长,对经济、社会、民众心理等各个层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即便无法消灭冠病,也不可能长期如此抗疫。如何找到一个与冠病共存共处的平衡点和方案,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功课。

即使接种了疫苗,我们还是应当负起公民责任:不舒服时自我检测、去看医生、留在家自我隔离、病情恶化立即求医;生病不要外出和上班,迫不得已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戴口罩是我们在这次大流行中养成的习惯。越来越多人发现,戴好口罩出门,连伤风感冒也少了。事实上,这是口罩发挥了功效。只要使用得当,照顾好个人卫生,口罩可以挡住冠病病毒。

要与冠病共存共处,我们的一些观念必须改变——无须过于害怕冠病,也无须对它的输入或在社区传播感到过度忧虑,因为只要能实现群体免疫,就不必过于担心冠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