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庭是那么的重要,去年的结婚率减少,自然要引起关注。从表面分析,结婚人数减少主要并非愿意成家的人突然少了,而是疫情的各种防控措施影响了婚期。相信随着防疫措施的逐步放宽,结婚率应该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然而,年轻一代抱持单身念头的人数增加,或者婚后不育的现象,这些年来已经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趋势。尽管有各种政策奖励,生育率始终没有达到政策要求。
肆虐全球近两年的冠病疫情,对各国的冲击不仅是经济层面,也涉及社会和政治层面。本地去年发生452起自杀身亡事件,比前年的400起增加了13%,也是2012年以来的新高。此外,各种防疫措施打乱了年轻人的终身大事,去年结婚的情侣比起2019年减少10.9%。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也是个人身心安全健康的庇护所,不断反复的疫情,已经让不少人因长期压力而出现心理疾病,家庭的重要性因而更为突出。要战胜疫情,除了疫苗、口罩和各种防疫措施,强化家庭关系也是关键。
情感的经营与人生理财投资一样,要看到成果,急需时可用,必须靠平日点滴的储蓄累积。与解决任何生活困难一样,多个脑袋必然比一个脑袋更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案;单打独斗的生活固然有其自由自在、不必考虑旁人感受的好处,可是个人终究有面对生活重大挑战的低谷时刻,或者如眼下社会乃至世界面临生命威胁的大传染病的危机时候,如果此时有至亲家人在旁提供物质和情感上的支援,肯定比独自面对要理想得多。
年轻人本来就因为成长的不安和茫然而缺乏自信,疫情更是他们人生重大的挫折,也很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致命打击。中壮年群体得面对个人感情生活、事业前途、家庭负担等多方面的生活压力。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冲击,他们感受最深。年长群体或来到事业尾声,或必须调适退休生活的不同节奏,或因为病痛、孤苦无依等因素而产生绝望感;防疫措施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社交生活;也由于不熟悉数码科技,信息受阻,让他们在心理上更为孤立。面对阻断措施、禁止堂食、聚会人数限制等一系列让人难以正常交流的情况时,唯一的心理慰藉,只能来自家人。
虽然其影响是社会性的,结婚生子毕竟是个人的抉择,政策只能鼓励,无法强求效果。结婚当然是人生关键的一步,真正的里程碑,还是为人父母的阶段。期间的滋味,冷暖自知,可是伴随着养儿艰辛而来的,也是生命意义的重要升华。没有什么人际关系,比亲子关系更为纯粹圣洁。唯有品尝过养育下一代的酸甜苦辣,才算不虚此生。疾风知劲草,在冠病疫情的非常时刻,有没有家人的相互扶持,可能就会决定个人的命运。
家庭关系的融洽,在个人存在日益原子化的分裂时代,越发显得珍贵和必须。疫情给世人带来各种不同的血泪教训,其中关键的一课,或许是健全家庭的重要意义。当然,政策上鼓励家庭的组建,或许是疫情后要思考的方向,但最终的责任,仍然还是必须回到作为生命主体的个人。因为组建家庭靠的不只是爱心,还必须有坚韧的意志和责任感。
新加坡援人协会(SOS)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的自杀案例在每个年龄层都有所提高。年龄介于10岁至29岁的青年,以及30岁至59岁的中年,整体自杀案例增加了7%。60岁及以上的自杀死者较前年激增26%。尽管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疫情至今对个人和社会集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冲击,恐怕同自杀率上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