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育源流的统一,英语英文不仅已成了年轻一代工作和思考语言,也明显成为他们的“情感语言”——用自己最亲密的语文,跟自己最亲密的人沟通和互动,是人之常情。因此,他们也自然地和孩子从小讲英语而不是母语,虽然理性认知告诉他们应该让孩子有尽早接触和学习母语的机会,打好母语的根基。换言之,在母语的学习上,家庭已成了一道难关。
毫无疑问,李光耀双语基金过去十年来在推动幼儿学习双语方面贡献良多,但鉴于家庭用语情况的改变,它和推广华语运动等推动母语学习的努力一样,今后或有必要更聚焦于家庭环境这个环节,并投入更多的资源。至于为人父母者,更应认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更是学习双语的启蒙学校。
李光耀双语基金是建国总理于2011年11月在他的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的。鉴于家庭用语的改变,这个双语基金设立的目的是要促进双语教育,并辅助教育部加强英语与母语的教学。基金的宗旨阐明,幼儿阶段是奠定语言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基金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校、家庭与社区培养学前儿童对学习双语的热忱。
掌握双语于今越发重要,问题是面对的挑战似乎也越来越大。虽然多年来政府不懈推动,但母语的学习和掌握现在却面对前所未有的阻力。人口调查的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在家和孩子沟通使用的是英语而非母语,无形中使孩子的母语变成了英语,也因此有更多的孩子在入学时提不起学习母语的兴趣。
一席话为国人打开了了解双语重要性的新视角,也进一步明确化新加坡人应有的国民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建立在兼通母语和英语的基础上,因此既可以兼收并蓄,互为养分,也可以成为东西之间的桥梁。这种身份认同根基更牢固,也有其独特性和自主性,不会像无根浮萍随风飘荡,也不会像墙头草,东歪西倒。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基于原则的自主性,不选边站。
首先,今天的世界在意识形态、文化和治理模式方面的竞争与差异,已明显出现分化和碎片化的趋势,新加坡更应发挥独到之处,弥合分歧,与世界不同地方、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建立联系。
其次,随着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变得更强大,我们的双语能力也将提升我们对这些地区的了解,并与它们互通互联。其三,在不同意识形态、观点和价值体系相互争鸣的世界里,我国的双语能力也能超越对特定语文的认识,为新加坡人提供一套建立身份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与视角。否则,我们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竞赛,或在外部势力影响下,无法认清自己的处境和需要,简单地采用‘即插即用’的模式。
说以双语能力作为建立身份认同的根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在于当今之世,我们面对更多、更强和更复杂的外来拉力和分化因素,因此也必须更加清晰地认识本身的身份和安身立命之本。
学习和掌握双语(母语和英语)的重要性,不管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教育部长陈振声11月24日在李光耀双语基金(Lee Kuan Yew Fund for Bilingualism)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更强调,双语是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的核心。他也指出,在今天纷扰的世局中,把我们的身份认同植根于双语的努力,尤其显得重要和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