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今年3月在国会透露,政府有意拟定新准则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当局本月已经就这两套准则展开业界咨询,下个月还会通过公共咨询,征询家长及青少年等相关群体的意见。一旦修订《广播法令》,加入这些准则后,它们就具备法律约束力。

从过去三年多的经验显示,管制网络空间,单靠《防范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还是不够的,因此,政府一直在探讨加强立法和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新的立法将一方面规定面簿、Instagram和TikTok等用户人数较多、风险较高的社媒服务采取安全措施。另一方面,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将被赋予更多权限,在发现有害内容时指示业者禁止本地用户浏览,或与发表这些内容的账户沟通。

网络空间的生态已显示,多管齐下,不断加强立法管制,是国际上越来越普遍的共识。各国政府和科技行业加强合作刻不容缓,彼此可互相参考各自的对应策略。

有鉴于互联网有害内容的泛滥,在西方,立法管制网络空间的呼声不断。德国在2018年通过了网络执行法案,英国也在拟定网络安全法案。网络空间的发展迅速,变化多端,并且超越国界,但不同国家在监管方面都得根据自身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做出各自的考量和应对之策。

网络空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政府将通过拟议中的互联网行为准则以及社交媒体内容监管准则,加强对用户的保护。

网络上的有害内容包括,对公共安全与卫生构成威胁、涉及自残或性伤害等。例如去年有一名新加坡男子冒充华族女性,在推特上发布煽动种族仇恨的言论;在“NUS无神论协会”面簿网页上,有网民发布一张《圣经》和《可兰经》的照片,称“缺厕纸时可用”。这些明显有违我国种族与宗教和谐的不良内容,不会在传统媒体上出现,却能走社交平台上的漏洞。这些漏洞没有尽快堵住,肯定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网络社交平台初现时,本以为将带来更多的言论自由空间,然而事实证明,作为一种威力强大的传播工具,它对社会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此外,科技公司经营的社交平台毕竟有自己的商业利益考量,常以维护言论自由之名,抗拒政府管制和审查,放任自流,导致网络空间上陷阱处处,尤其充斥着网络霸凌,以及海量的暴力和色情内容,青少年身陷其中,心理上很容易受到伤害,或是产生自卑、或是倾向暴力、或终日沉湎于色情无法自拔。

在国际上,把政府对科技公司和社交平台的管制与审查,跟钳制言论自由相提并论的声音已经相对减弱许多。今年5月美国水牛城枪击案网络直播,TikTok上导致10岁女童窒息死亡的“昏迷挑战”,科技公司因无法及时阻止这些不良内容的散播,而成为众矢之的。

网络空间是非常自我的另一片天地,一般家长无法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监管孩子在网络上的言行,更无法给孩子任何协助。拟议中的互联网行为准则以及社交媒体内容监管准则,要加强对使用者和受众的保护,必须考虑到各种情况,公共咨询相信也能起到集思广益的效用。

新加坡在2019年立法通过《防范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POFMA),是我国加强网络管制的里程碑。在这项法令下,针对影响大且广泛传播的假信息,政府可发出广泛更正指示,要求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等刊登相关更正,向社会大众澄清事实真相。自法令生效以来,各政府部门援引POFMA的总次数已超过30次。在立法之前,假消息无日不有。从一些屡次以身试法的个人社交平台来看,他们似乎在考验政府执法的决心和立场,以及法令的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