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博弈的诸多领域当中,没有一个比晶片限制更能打中中国的痛点。晶片被喻为“数码时代的石油”,从日用品到精密武器都不可或缺。中国高度依赖晶片进口,2021年的进口额高达3000亿美元,比石油的1800亿美元还高,晶片脱钩将极大地冲击中国的增长步伐。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晶片产业,在2014年设立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由多家央企集资,第一期基金规模约1200亿元(人民币,约245亿新元),打造自主晶片产业链。
针对中国的“晶片四方联盟”,目前还属于筹备阶段。虽然韩国在原则上表示有意加入,但强调联盟不应该拒中国于门外。为了表明对中国没有敌意,首尔特地在8月8日派外交部长朴振访问中国,就朝鲜无核化、供应链稳定等安全和经济领域课题交换意见。朴振在启程前的记者会上说,此行的目的是增进相互了解,减少不必要误解,扩大共同利益。韩国晶片约60%出口中国,因此很在意晶片联盟的负面影响。
美国总统拜登在8月9日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晶片法案,把中美经济脱钩推到了不可逆的关键点。总值2800亿美元(3857亿新元)的法案鼓励晶片制造商在美国设厂生产,同时阻吓厂商投资中国。美国也提出“晶片四方同盟”的概念,要联合日本、韩国与台湾重组全球晶片产业链,把中国排除在外。这两大针对性极强的举措,势必让美中对立关系升级,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韩国的态度,多少会决定联盟的作用,但恐怕难以遏止美国要在晶片产业封杀中国的战略意图,以及中美博弈越来越升级的大趋势。佩洛西访台所造成的台海危机,短期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或许会随着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以及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结束而退散,但晶片法案及“晶片四方联盟”让中美经济脱钩的意义,恐怕对两国关系更有决定性作用。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献词警告,“区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局势也会升温,而我国会不断受到冲击”,晶片产业的这一发展或是最佳注脚。
由美国资本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让以晶片为核心的现代半导体产业,数十年来不断从美国外移,导致美国占世界产能的份额持续萎缩,从1990年的37%锐减至如今的12%。美国对台湾生产的晶片依赖度更高达九成。近日因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而引发的台海军事紧张,暴露了美国晶片供应链的巨大风险。因此,晶片法案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晶片产能回归美国本土,强化晶片供应的安全性。
晶片法案的另一个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法案禁止晶片厂商在中国投资高端晶片生产,据报道,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近期都收到了商务部的通知,停止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晶片制造的设备。伴随法案提出的“晶片四方联盟”,反映了美国项庄舞剑之意。联盟把全球晶片产业最重要的四方——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整合成更紧密的产业链条,从设计、生产到封装测试,借此把中国排除在外。
据中国媒体7月28日报道,大基金总裁丁文武被当局调查,目前处于与外界失联的状态。此外,跟大基金相关的中国晶片产业多名主要负责人,包括大基金的唯一管理人、华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总裁路军、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工信部原部长肖亚庆等在这一两年均相继出事。有分析指出,中国很多经济领域存在“赚热钱”的浮夸氛围,炒作概念股票。这跟晶片产业要求脚踏实地,慢工出细活的严格要求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