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只要还能贡献一己之力,企业愿意聘用,留在职场对社会其实是利多于弊。第一是可以保持身心活跃,避免退化;第二是可以持续赚取收入,也更乐意花费,对经济会有一定贡献;第三是更能维持身体健康,减少不必要的医药需求;第四是可以填补职场空缺,尤其是对劳动力一直难以完全填满的小国;第五是对家庭来说,年长者能持续保持健康与活力,对小辈更是一种福气。

随着医疗科技进步,发达国家下一代都很可能长命百岁,即便今天的中年人,普遍达到八九十岁应该也不是梦。国际社会对中年和老年的定义,早已提出必须改变。但改变之后,个人如何避免在漫长的余生中,不但不能活跃生活,反而要长期卧床,这类生理问题就不是机器人能够代劳的。而保持健康之余,个人生命能否过得丰盈有意义,还须要懂得从生活中发掘更多价值。诸如此类的未来现象,都有赖国家与个人尽早积极规划。

面对银发潮流,美国国家医学院委任多方面的国际专家组成委员会,制定了全球路线图,希望及早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和各个社会,在2050年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景。根据这一路线图,推进健康长寿的四个关键领域包括长寿红利、物质环境、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如何顺应老龄化以及长寿化趋势,把很多社会感觉是沉重负担的“银发海啸”重新调校焦点,转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生活,是一个社会能否持续成功发展的关键。

2022年8月30日

新加坡正迈向老龄化国家的深水区,根据统计,到2030年,本地65岁以上人口会达到四分之一。副总理王瑞杰上周在美国国家医学院“健康长寿全球路线图”亚洲推介峰会上致辞时指出,我国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约14%,预计到2050年,每两个人就差不多有一个达65岁或以上。这股被视为“银发海啸”的趋势,是很多国家都将面对的严峻课题。人口结构大幅度改变,所牵涉的层面很广,没有及早妥善应对的国家,将难免受到没顶式冲击。峰会选择在我国召开,因而别具意义,也是对国人及时的提醒。

改变对就业年龄的观念,是“解锁长寿红利”的最主要环节。其他像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在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满足年长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我国其实一直在进行。另一个值得鼓励并维持的则是建立家庭的观念,以此抵御老来孤独的问题扩大,以及减轻国家的负担。

因此,对人口和劳动力不多,银发族又持续增加的我国,如何看待年长员工的课题,不仅关系经济与就业,也涉及社会文化的改变。我国在政策上正逐步调高退休年龄与重新雇佣年龄,正是面对这个课题的具体步骤。这一步要走得远而稳健,除了立法,企业和员工之间都应该具备更正面的心态,接受持续就业、调整工作内容甚至薪金等改变;对公司来说,如果是脑力或技术为主的工作,年长员工有经验可以传承,企业内其他员工应该保持开放心态,与年长员工共事和相处;对年长员工来说,应该不介意接受公司的必要培训,在熟悉的环境中持续贡献,利人利己。

然而,社会上仍不时有人对职场上的年长者“刮目相看”,有些人是基于年长者从事体力工作的负荷表示同情,有些则纯粹基于他们动作或思维不够灵敏而感到不耐烦。无论如何,对于年长者选择继续留在职场,无论是为了自食其力,过有尊严的生活,还是要与社会接触和保持身心活跃,人们都应该心怀敬意。

王瑞杰特别针对长寿红利指出,以负担的角度看待银发族扩大的心态是狭隘的,如果能够“解锁长寿红利”,将有利于每一个社会和所有年龄层的人口。

年长而能持续留在职场的长寿者,应被视为社会的红利,而解开这一红利的钥匙,最关键就是国人的观念。如果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支持、鼓励和尊重,年长就业就能成为一种共识,而不是难为情的事。当然,重点是年长者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等条件作出选择,同时也不必是为了三餐温饱而从事有危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