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华族文化在本地历史的记忆与成就,不应停留在一个网站,沦为缺乏生命力的资讯,而必须与全体社会相衔接,作为民众日用而不知的活泼泼的生活传统。因此在既有的教育课程之上,进一步将这些丰富资料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同时通过鼓励民间团体延续各类节庆习俗,对未来世代更自觉内化本国身份的意识,极其重要。
我国政府长期支持本地各大族群维护与发展自身文化,是我们今天能投入这一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项长期工程,着重点是凝聚国人的共同身份认同意识,建立以本土文化为中心的自信,从信心与认同开始,进而巩固以本土利益为最高原则的国民意识。这一工程的结果,将能有效促进我国华族与各族群之间的理解,也能帮助后代子孙正确看待国家各项成就。未来若资源许可,也可考虑在华英文之外,增设马来与淡米尔两种少数种族母语,更有利于其他族群对华族文化的直接理解。
上述四大门类的划分,应能涵盖过去到未来涉及华社的各种活动、知识与文化习俗。但在收录过程中,应追求详尽与多元的记录与诠释,不必为了易于理解而流于表面;此外,也不必拘泥于当代本土文化,可追溯到华族先贤和与本地有渊源的各领域中国人甚至东南亚华人,包括早期曾旅居本地的文化与商业人物的事迹等等。
我国四大族群都有各自深厚的民族本源作为我国文化的丰富养分,这些有利因素应该成为本土文化与国家历史的一部分记忆。但就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都在英国文化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建立了本身更精彩的文化身份与国家认同,并结合本土其他族群的特点,继续发展各具特色的国家文化。新加坡要作为东西方人文荟萃之地与商贸中心,更有利于我国结合已有与将有的新老历史文化,开展有别于各大民族本源单一文化的本土文化,作为国人深化认同的扎实基础。
华族文化中心近日宣布,将在明年设立线上的新加坡华族文化知识库,全面介绍本土华族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并已获得超过30名本地学者、专家与文史工作者的支持,供应内容,共同打造这个面向全国,与本地华族方方面面有关的知识总汇。
宏观来看,这是我国历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华族在本土发展超过200年,一代代披荆斩棘的经历与创造出来的成就之丰富,值得吾辈与后人严肃看待和珍惜。除了多年来我国电视剧集反映的艰苦奋斗、挣扎繁衍等底层社会的痕迹,受惠于新加坡百多年来的国际枢纽城市地位,东西方商旅和文化人才汇集,各种商贸、教育文化、思想观念、宗教习俗等活动的积累,以及随时代而来的几番变迁,还有族群间互动的经验与成果,都不断深化与丰富这块土地的记忆。这些成果与经验糅合了本土复杂多元的基因,长年累月滋养孕育,既有个别族群鲜明的色彩,也有“罗惹”般杂糅后的美味。这些本土特征,形成国人世代以来独特的身份。
这个线上知识平台的资料将根据四大门类梳理我国华族文化,包括文学、音乐、美术与剧场等的艺术类;饮食、娱乐等的流行文化类;宗乡会馆、庙宇和慈善组织等的社群与社团类;以及语言与教育类。根据计划,平台内容所聚焦的课题,包括新华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时代印记与文化习俗变迁;音乐领域等本土艺术家发展在地风格的创作经历;以及流行文化如何影响并诠释本土华族文化身份认同。
鉴于科技与时代演变,加上我国的高度国际化,这些丰富的国家社会历史与资源若不用心保存、传授与提炼,可能会随着老一辈故去、母语文程度弱化,与世代价值观的改变,有朝一日出现大规模丧失或被取代的结果。尤有甚者,后代因不具备坚实的本土文化认同而倾向接受个别族群源头的价值观,将严重妨碍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新加坡建国历史虽然不长,但四大族群在本土立足的时间却不短,随着国家制度建设成型、基础设施上轨道、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安和乐利,这是深耕本土文化意识,在丰富基础上凝聚属于本土的新时代知识,进而巩固国人对国家的认同、建立本土文化身份与自信的重要时刻。这一大工程的重点之一,就是整理斯土斯民的各种历史、文献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