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各国官员无法就遏制“有增无减的使用化石燃料”问题达成共识,并在描述减排的途径上争论不休。此外,成员国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的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大国的地缘政治矛盾,也影响了全球气候谈判的进程。中美两个大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去年8月访问台湾后,中断了中美的气候对话,直到最近才恢复。中美两国的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在气候问题上是否能合作,仍有待观察。

极端气候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也影响经济活动与生产。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22年亚洲地区发生81起与天气和水患相关的灾害,其中大多是风暴和洪灾。这些灾难造成5000多人死亡,受影响的有5000多万人,总经济损失估计超过360亿美元。此外,干燥的天气也导致亚洲高山地区的大量冰川融化,对未来的粮食和水安全,以及生态系统将造成重大的破坏。

虽然温室效应导致的极端气候历历在目,但是全球仍然无法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全球的能源供应有八成来自化石燃料,包括煤炭与石油。相对于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的成本较低。因此,各国要减少碳排放需要很大的政治决心以及长远的眼光。这正是目前全球治理所缺乏的元素。

对于新加坡这个小岛国而言,气候变化是个关乎生存的问题。我国争取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此外,国家自定贡献预案也提出比之前设定的2030年更早达到排放顶峰,并在203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每年6500万公吨的目标减至6000万公吨。我国也在本区域率先征收碳税。

在这之前,七国集团能源部长4月份在日本举行的会议上,虽然同意加速开发洁净能源和淘汰化石燃料,但无法就2030年全面淘汰煤炭达成共识。

极端气候并非单纯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自然现象”。世界天气归因组织的报告指出,若人类没有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气候变化,7月份席卷北美和欧洲大片地区的极端热浪几乎不可能发生。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象地指出:“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另一方面,美国总统拜登在听取了官员的气候汇报后说:“我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再否认气候变化的冲击。即使那些否认我们正处于气候危机的人,也无法否认极端高温的影响。”

在7月份全球多处受酷热煎熬之际,二十国集团的能源部长在印度举行四天的气候会议。然而,他们在碳减排途径上存有分歧,会议在7月22日结束时无法发布联合公报,只发表了成果声明和主席国摘要。

化石燃料是较便宜的能源,在没有更廉价的替代能源之前,发展中国家要过渡到再生能源的使用,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发达国家承诺拨款协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但资金迟迟不到位。此外,极端气候如酷热提高了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导致不少国家对煤炭发电的依赖。

极端气候席卷全球,旱灾、洪灾、风灾袭击世界多地。即使新加坡这个得天独厚的小岛,最近也感受到热浪的冲击。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和国家环境局日前首次发布了《高温天气防暑指示》,协助公众降低热损伤的风险。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监测显示,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于今年7月前三周为16.95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它将在8月8日发布7月份的完整气温数据。该局的研究人员指出,2023年7月的情况“相当显著,前所未有”。

极端气候是全球须一起应对的挑战,但是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既得利益者的抗拒,拖慢了气候合作的步伐。极端气候在全球已成为常态,我国除了积极响应碳排放及加强脱碳能力,或许也应加速相关的基础建设,并加强国人的适应能力,以避免它对生命、财产和健康造成太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