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胸怀世界的新加坡,是我们发展的不二方向,政府的努力从建国以来就没停过,国人也切不可安于现状,把进取心收进储物柜,特别是在科技与国际形势大变动的时代,积极提升各种素养,才能真正达到富国强民,永葆生机。
迄今,新加坡的作用在世界上获得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信手拈来的例子包括,我国虽然不是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但从2010年起几乎每年都受邀出席峰会,近日便受邀参加巴西明年举办的峰会;我国总统尚达曼在内阁期间,也担任多个国际组织重要职务;新加坡本身主办多项国际重要活动如香格里拉对话、新加坡国际水周等等,这些活动都旨在为世界提供更好的愿景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多年来深获肯定,验证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可与尊重。
与国际社会的接触意味着争取国际空间与认可,广交朋友。从政府层面来说,清晰认识到国际社会奉行现实主义很重要,广交朋友的条件是我们自身条件不能差,因此经济等各领域的实力必须长期保持良好状态。此外,国家的德行也很重要,这包括我们一直强调的遵守国际法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并以此审视千变万化的国际事务。我们要对国际事务保持热忱,与人为善但不天真地被利用,谨慎守住国家利益。
我国在国际事务方面长期说到做到,也是一个重点,对陷入困境的弱势者,我们也积极伸出援手。但国人也必须明白,在重大事务上,国内的稳定、凝聚共识与团结很重要,长期的纷扰会抵消国际社会对我们的信任。
事实上,至今为止的三代执政团队,都积极创造和拓展新加坡的国际空间,国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自然也很清楚新加坡必须突破天生场域的局限,即使如今已经富裕,也没有“宅”在世界一角,坐吃金山的本钱,更不该自我感觉良好,变得内视乃至生出民粹心理。但是走出国际,面对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的竞争与追赶,靠的就必须是实力,包括智慧、能力,也包括诚信与道德意识。
国际社会虽然奉行现实主义,但包括联合国等机构,要能有效运转,诚信等德行原则还是基础底线,从俄乌战争到以哈冲突,我国表态的依据就是长期坚守的勇于分辨是非、遵循国际规范与德行,这不仅符合普世价值,更攸关我们的国家生存等利益。过去几年,不时有人认为新加坡是小国,对大国纷争应该少出头,不出声,甚至要懂得对大国低头。但了解国际社会的博弈原理和现实,这些论调都可以休矣。可喜的是,报告显示大部分国人都有胸怀世界、参与世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意识,也明白这是我国的现实需要。
配合纪念李光耀百岁冥诞的透视系列对话会,人民行动党上个月向大约1300名国人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受访者认为,第四代领导团队应着重确保我国继续在世界上发挥作用,而超过六成的人认为,是身为小国的局限意识,促使新加坡拥有今天的国际地位。
因此,国人在文化水平、多语言条件、企业和个人能力、创新精神、道德意识等方面,都必须精益求精,才能从整体上受人尊敬,但这些就必须依赖个人的努力。国民素质是决定新加坡的繁荣能走多远的关键,从古至今,很多先进国家在富裕几代之后,国民便呈现懒散、自满、内部消耗等不同形态的停滞现象,政府素质因而受拖累,国家逐步走下坡,除了古迹景点,慢慢失去国际社会的尊敬。
从个人层面来说,国家条件好,国际名声大,国人在海外更容易获得各种机会。但国家离不开国民,国家要受尊敬,国民素质必须不断提升。很多大国可以凭借悠久的历史和祖宗积累的财富和名声,继续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但新加坡几乎完全没有这些条件,我们在国际社会的拼搏,无论是政治外交场域,还是商界、学术界、科技或文化领域,都需要更多真材实料的成就做铺垫,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