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60岁及以上年长者患失智症比率的稍微下降,是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报告所列举的的三个关键因素,或许足以说明我国这些年来所落实的政策和措施是正确的。即便这些政策和措施,同防治失智症没有直接的关系,至少也能让国人活得更健康,在老年阶段保持活跃,包括经济、身心和认知能力各方面的活跃。研究显示,国人的平均寿命虽然不断在延长,但许多人在生命的最后10年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何过上健康余年是值得大家关注的课题。

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和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7月31日发表的报告相符。报告说,失智症与14个风险因素有关,包括听力问题、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运动、糖尿病、过度饮酒、空气污染、视力下降和高胆固醇等。在理论上,消除或管理好这14个风险因素,可以预防近一半的失智症。

失智症人数随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也许是无可避免的趋势 。如何防治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因为失智症已经成为老年人不能自理的最主要原因。它不只影响个人,也影响家庭,尤其是负责看护的家庭成员。照料失智症亲人很容易让看护者心力交瘁。失智症患者增加,必将影响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因此,人人都应对失智症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年长者,更应尽量保持活跃,让自己的晚年过得充实,尽量减少患病风险。

不少人在退休之后顿时失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节奏,甚至因而无所事事,没有生活目标,这很容易导致各种身心问题如抑郁症的出现。因为平均寿命延长,很多人在达到60岁左右退休年龄时,其实都还很健康,也有一定的技能。因此,延长退休年龄是必要的。这不仅能让更多年长者保持活跃,也可以缓解我国人力短缺的问题。现在正值战后婴儿潮年代的人步入老年的时候,他们的人数众多,平均教育程度和技能更高,也更能自律和保持健康。让更多年长者退而不休,继续留在职场,不止有助于活跃乐龄,也减少宝贵人力资源的浪费。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以治愈失智症的药物出现,但医学界的普遍共识是,健康活跃的生活,有助于减少患上失智症的风险。心理卫生学院8月28日公布的年长者身心健康(简称WiSE)研究报告,就说明了这一点。

WiSE的研究显示,60岁及以上年长者患上失智症的比率,从2013年的10%降至2023年的8.8%;换言之,去年每11个年长者中,就有一人患上失智症;在2013年则是每10个年长者有一人失智。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失智症患病率下降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年长者就业率提高、教育程度提升及中风率降低。中风是导致失智症的风险因素之一。负责研究的专家指出,过去10年来,政府推行各种促进活跃乐龄的措施,提早诊断和治疗各种慢性病,提倡健康生活习惯,以及提高人们对失智症的认识,相信都有助于减少年长者患失智症的比率。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失智症虽然还无药可医,但一定程度上是可防的。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终身学习和活跃乐龄等运动;提高公众对失智症的认识也很重要。截至目前为止,仍有半数失智症者没有获得诊断治疗,虽然过去10年来情况已逐步改善。2013年未被诊断的失智症病例是70.6%,2023年降至51.5%,减少19.1个百分点,显示有更多病例获得医生诊治,但仍有约半数未被覆盖。也可以说,对失智症的认知仍有必要设法进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