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维护网络广告诚信)(修正)法案》于9月9日(星期一)在国会一读,禁止在国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期间,传播通过数码技术篡改的深伪视频等内容,经由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码技术创作的网络竞选广告,无论是视频、图像、音频,若歪曲候选人的言行都不可发布,由机器拨打的自动语音电话也将禁止。
经过这些年,人们对假信息的担忧不仅没有减少,情况甚至因为科技进步而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深伪技术,能够模仿真人的声音和外貌,让人们难以分辨内容的真实性,让“眼见为实”这句话不再适用。
虽然法律在打击深伪方面能起到威慑作用,但其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执法并不容易。法律只是其中一个应对方案,要避免公众认知被深伪操纵,须要多方努力,包括开发技术解决方案、科技平台的合作,以及公众的警觉性,包括戒掉随手转发信息的坏习惯。此外,拥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在有效保护民主制度不被虚假信息和深伪所侵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质量较低的深伪视频和音频很容易拆穿,但随着科技越来越复杂,要躲过检测也不是难事。即便可以通过法令,要求网站删除虚假信息,但是当成千上万的人看到假信息后亡羊补牢,损害往往已经造成,人们一旦信以为真,就可能导致现实世界中的伤害,特别是不立足于真相而扭曲公民意志的选举结果。
我国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国家。去年12月,韩国修改法令,禁止在选举前90天发布深伪技术制作的竞选内容。鉴于经篡改的数码内容在全球范围内肆无忌惮地传播,在选举期间打击深伪的举措非常合时。深伪技术不仅扭曲事实,还能影响选举结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大大削弱选举的公正性。
社交媒体平台虽然是假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但如果认为只须在社交平台做好防范,那就大错特错,直接发送电子邮件和使用加密信息应用,是更难以监控的传播方式。深伪及其他形式的假信息,可通过付费广告轻易发布,科技公司有必要负起社会责任,开发检测技术,自动将深伪内容和假信息从社交媒体推送或电子邮件中删除,并进一步追踪来源以便追究法律责任。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出现的虚假信息,提高人们这方面的意识。自此以后,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假信息的传播,例如新加坡在2019年通过《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POFMA),许多研究工作者和媒体从业员也重新接受核查事实的培训。
来届美国总统大选,便面对深伪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今年初,新罕布什尔州数千名民主党选民,在州初选前接到总统拜登打来的电话,敦促他们留在家中不要去投票;当然这不是真的,而是人工智能生成语音、由机器拨打的电话。不久前落幕的英国大选,数十万年轻选民在选举期间,接触到社交平台所推送的生成式虚假视频。
深伪并非只是在选举期间才冒现,我国不时有不法之徒利用深伪技术发布虚假内容,假冒公众人物推荐投资计划,甚至出现国务资政李显龙谈论敏感国际议题的深伪视频,可见在大选期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坏选举公正性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新加坡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选举是民意的展现,必须防止这一庄严神圣的政治活动被恶意手段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