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人在公园跑步时被倒下的树木压死,心里除了为逝者感到惋惜外,还有一股不祥的预感,不知道将有多少树木会无辜遭殃。

一、不喂食野生动物和鸟类。这能够防止野猫、野狗、野猪、乌鸦、鸽子等常见野生动物过度繁殖所带来的卫生、安全与噪声问题。不喂食野猫也有助于控制老鼠的数量。另外,与野生动物过度亲密接触,也提高病毒跨种传播的风险。希望冠病疫情能够成为我们的警醒,教会国人不再喂食野生动物,也应防止禽鸟在小贩中心觅食。

今天,全球暖化问题已非常严峻,目前所倡导的努力只能减少碳排放,却无法减少已经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这也就是说,气温依旧会上升,冰川会继续融化,海平面会继续升高。因此,单靠减少排放并不足以解决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我们植树原本就是为了提供树荫,降低气温,将树木裁剪得光秃秃,不是削足适履吗?

有鉴于此,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所说的“大自然中的城市”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在这大环境里,每一片绿叶都值得珍惜。

三、不对蜜蜂、蜂窝、无毒蛇类等动物过度紧张。有花草树木,自然有昆虫如蜜蜂、蝴蝶、蚂蚁、蛇等昆虫与动物。一般来说,人类只要不干扰蜜蜂和蜂窝,就不会受到攻击。在公园里的树上发现蜂窝,不一定就要将之去除。国人当学习接受与蜜蜂这类益虫共处。当然,为了防止意外,我们可以筑起围栏并放置告示牌提醒公众。我们也应当学习分辨一些在本地区生存的蛇类。倘若发现无毒、没危险的蛇,无须大惊小怪。我国如果真要落实“大自然中的城市”愿景,国人一定要学会与这些看起来可怕但是无害的野生动物共处。

每个国人都应当学习如何与大自然相处。这就包括:

真正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是绿叶植物。然而,近数十年来,因为大量砍伐和森林大火,地球上已经失去许多能够对抗全球暖化的树木,并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二、不过度裁剪树木。其实,树木倒下而压伤人或砸坏汽车的概率是很低的。多数时候,树木会断裂倒下是因为暴风雨,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在路上或公园中行走。当然,当局的人员如果发现枯萎、不健康或有隐患的树木,应该做适当的裁剪。国人不应当对树木折断的事情过度紧张,并且要习惯在公园里行走时不戴耳机,并关注周围的情况。生活在大自然中,这是基本的常识。

当然,有人会因为担心树枝折断、树木倒下伤人或砸坏汽车,而赞成修剪树木。赞成修剪、砍伐树木的原因很多,包括鸟类造成噪声、粪便污染,甚至是树木太茂盛挡住了阳光。然而,这些都不足以成为将树木修剪得光秃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