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香港自1960年代起,历任总督都会为自己取中文名字,以便更好地与香港市民沟通和打好关系,例如第24任总督戴麟趾、第25任总督麦浩理、第26任总督尤德、第27任总督卫奕信,和第28任及末任总督彭定康。

不过,外国人取中文名字还须谨慎,不要哗众取宠。例如中国有一个美国女歌手取名唐伯虎,就不恰当了,因为唐伯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而且是一个“风流才子”。

非华人取中文名字有一个好处——很快就会被中国人和讲华语的人所认同,例如John King Fairbank,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但一提起他的中文名费正清,就立刻知道他是美国历史学家、国际汉学泰斗、“头号中国通”。

在新加坡,新邮政董事会主席有中文名,叫伊盛盟,他是新西兰人;星展银行执行总裁是印度人,他也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叫高博德。

有个洋人教师给自己取名武松,也不妥,因为武松是中国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

风水轮流转,以前多见华人取洋名,现在则流行洋人取中文名,这是好事。在中美争霸纷纷扰扰的世界,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能夠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其实,除了史景迁,还有马悦然、高本汉、何莫邪、斐宣理、步济时、施舟人等,这些优美的中文名字,都是对中国有研究的西方学者或汉学家。

随着中国的崛起,取中文名的非华人越来越多。金融界有胡润和郝睿强,前者是“胡润百富榜”的发行人,后者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总裁;政坛有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演艺界有大山与顾爱华,不胜枚举。

新加坡、槟城和马六甲曾同属英国的海峡殖民地,历任海峡殖民地总督的名字都是音译,例如浮尔登、加文纳、克拉克、史密斯、基里玛、安德逊、罗敏申等,只有唯一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新加坡总督顾德,虽也是音译,但较有中文名字的意味。

报载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于圣诞节当天病逝,享年85岁。单看史景迁这名字,大家一定以为他是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