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早报报道全国商联总会与新报业媒体将再次推出“吃喝购物在邻里”的活动,在眼前零售业面临重大考验的时刻,这的确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新加坡全岛大概有六七十个邻里中心,可是大多数的设施已经开始老旧,因此,如果邻里中心的店主没有及时做出改变,必定面对生存压力,除非他们自己是业主。

这区的邻里中心融汇了售卖或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与服务,例如:中西医诊所、美食中心、平价超市等,十分便利,也让这里组屋的市场售价偏高。

众所周知,本地商家在过去两年多遭受冠病病毒无情肆虐,许多邻里商家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虽然这期间,政府也向他们伸出援手,但对邻里店主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人潮光顾。人潮才是零售生意的生命线。

在我居住的直落布兰雅区,就是根据这个概念而设计。

本地邻里中心的概念听说起源于美国,但将之发扬光大的却是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先生。是他把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定为:人们的生活功能配套。他认为,理想的邻里中心距离附近组屋,最远应该不超过500米。

因此,希望第二系列的邻里旅游指南,能进一步深入探索本地组屋邻里的风土人情和美食;在为邻里商家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完成协助店主转型的使命。这应该也是政府与广大组屋居民盼望的一件美事。

在这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邻里店主面对的改变不止于经营模式、橱窗设计等,更重要的是有远见与能力,把业务和数码平台互相结合,让区内的居民与区外的消费者能够融合在他们的平台上,由此再进一步利用实体店优势,发挥网上购物潮流的良机,去逐步落实“2025邻里新天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