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没有病毒的概念,骨痛热症属于温热病类。温热病的病人一般都具身体偏热的体质,容易受病毒感染。那么这些病人是否在睡眠与饮食上出问题导致身体偏热而染病,值得研究。在中医的指导中,有些热病不可发汗,错误发汗会加剧病情。但一般人一旦发热,自然会自用退烧药物发汗退热,如此应对血热溢血的做法是否正确妥当,也值得商榷。此外,中医辨证论治,是否也可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办法帮助病众尽早脱离骨痛热症的苦境,也值得研究。
经过漫长的两年,大家几乎都打了疫苗,信心满满但也无奈地开始接受与冠病共存的现实。本地的骨痛热症却在这时肆虐,成了国人生命健康的另一大威胁。
截至7月1日,今年的骨痛热症病例已累积近1万8000起,是去年全年的三倍。专家预计今年染病人数还可能更多,因我们还未度过每年6月至10月的骨痛热症高峰期。
对于骨痛热症,一路来的对策是吁请家家户户防止传播病毒的伊蚊的滋生与喷雾灭蚊,近年来也采用了让伊蚊绝育的办法;但防病疫苗一直还未成功研制出来。
骨痛热症对人体的伤害,比近期的奥密克戎病毒导致的冠病更为严重。除了发热、倦怠乏力、呕泻等身体不适,病毒引起病人血小板剧减而导致发斑、内出血则是危险的致命因素。
除了单方面对付伊蚊,我们也不妨探究染病与自身免疫力的关系。同在一个屋檐下,蚊子该不会挑剔选人散播病毒,而凡被伊蚊叮咬者并不是人人都会染病。因此,当局有必要收集数据,研究到底哪些人比较容易染病;骨痛热症病人之间是否存有共性,值得大家借鉴防病。
总之,面对骨痛热症时,我们也须尝试从不同途径入手,应对变化多端的病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