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趁现在还有纸质报纸在出版,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让百年来的白纸黑字和后来的彩图,有一个历史的见证。

我报名参加了9月3日由《联合早报》主办的“早报人聚会”,因为我曾经当过将近20年印刷报纸的工人。这个活动勾起一些几乎忘却的记忆。当天还获赠一本厚厚的《联合早报》口述历史特辑《我们》。这两天我浏览了一遍,看到报业的百年沧桑后,有一些若有所缺的感觉。

《我们》缺了什么?这可能跟我曾经是制作部一员的职业生涯有关。我知道每天出版的报纸,除了高层管理人员的运筹帷幄和编辑与记者的生花妙笔之外,还要经过排版(早年铅版印刷时还要铸字排字)、晒版、印刷、发行,然后才由报贩送到市场和千家万户。这个过程每天每夜环环相扣,分秒必争不得有误。

《早报》总编辑在9月6日刊登的《告读者书》中指出“《早报》已蜕变成一个全面融合纸媒和数码媒体于一身的全方位多媒体新闻平台”。就在这样的时刻,能否介绍一下纸媒的制作过程,为历史留下记录,也让我们留下记忆。因为,若干年后,当习惯阅读纸质报章的读者渐渐离去,纸媒越来越少人阅读时,数码媒体必然取而代之,而“报纸”的制作过程将成为绝响。不留下记录,以后的人也无从了解当年的报纸是如何编印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