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本地华文水平,传承华族语言及文化,一直是《联合早报》言论版的热门话题。许多人唏嘘我们的双语教育正逐渐失色。然而,身为学生的我们,在学校所见的情况,比众人想象的乐观得多。

然而,学习中华文化的道路并不平坦。纳米比亚学生说,学习过程遇到不少挑战,尤其是复杂的汉字笔画,让初学者难以记住。但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克服这些困难。

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已成为跨国交流的重要桥梁。新加坡的学校都深切了解这点。除了不断钻研创新教学法,学校也不断借鉴海外族群学习华文的经验。

到场观看演出的泰国曼谷大学和印尼学校的师长也指出,同学高水平的演出让他们得到深刻启发。我校同学对学习华文的热忱和维护优良文化传统的用心,很值得他们参考。

纳米比亚学生通过世界各地校园巡回演出宣扬中华文化;我校同学则通过传统戏曲的演绎,弘扬华族文化。能够克服语言障碍学习华文并参与华族表演艺术,这些同学的努力成果印证文化交流和传承的真正意义。

其他演员如薛家玥和陈家豪则须要练习打斗戏,这不仅考验他们的技艺,还须要相互协调和合作。为了达到要求,演员必须不断练习,并且将自己融入角色中。

记忆深刻的一次便是在几个月前,来自中国西安的交换学生来我校交流。那次经历让两国学生受益良多,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厚的了解。

希望作为新生代的莘莘学子,我们能善用丰富的资源,掌握双语,让新加坡能继续在不同国家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亮!

虽然说新加坡华文教育正面临极大挑战,但还是有很多关心华文和华族文化的社团和机构辛勤播种。当国人了解华文在国际舞台上的实用价值时,必定会有更多人尝试了解并开始热爱及欣赏这个源远流长及博大精深的文化。

其实,在华族语言文化传承这一块,新加坡的教育和文化工作者一直在默默耕耘付出。我们非常感谢教育部的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筹办一系列活动,目的就是营造富有华族文化的学习氛围。我校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最近,我班上同学的广播剧作品就获颁“与声剧来”比赛的入围奖。最近,我们会去观赏“文化随意门”计划推荐及资助学生门票的舞台剧《楚门的元宇宙》。我校也通过各项渠道,让我们以实际交流方式了解华族文化。

纳米比亚学生在开场表演中,包括中文诗歌、武术及新谣的环节,他们展现了对华文文学的深厚理解。此外,他们还呈献精彩的武术节目,自小习武的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内化,更通过朗诵、武术及歌唱演绎出来,感染观众。

今年7月22日,我校武吉班让政府中学迎来一群非洲纳米比亚的学生,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让人惊叹不已。作为学生记者的我们有幸采访他们,发现尽管学习动机各不相同,他们对华文充满浓厚兴趣。有的为了更好地与华人沟通,有的纯粹喜爱这门语言和文化,还有一些认为掌握华文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据了解,许多外国企业在非洲设厂,能说流利中、英文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争取理想工作。

除了校内外的活动,老师还在华文课堂上不断使用教学科技,让学习更有趣。在完成小组作业时,老师鼓励我们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资料搜集,与时并进。

成功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那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有时候,同一个动作要练习上千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演出那天,表演精彩绝伦,唱、念、做、打,无一不展现出极致的优美。傅胤豪说他现在对华族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当有人和他谈论华族文化时,他能自信地交流与分享。

纳米比亚学生的演出,让我们回想起我校同学也在努力学习华文和传承华族文化。今年4月,我校在维多利亚剧院上演传统黄梅戏《白蛇传》。这次演出,我校的演员面对巨大挑战,尤其是台词的拼音和发音。饰演许仙的傅胤豪同学原是英语戏剧学会会员,英文掌握能力比华文强,为了掌握台词,天天都抽出大量时间背剧本。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博得观众的掌声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