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教育部这一规定,无论背后的原因为何,都显得不合情理,也与政府目前致力于培养“精华”的教育政策背道而驰。具体理由如下:
我的妻子是新加坡公民,目前担任幼儿园教师。几年前,她通过不断进修,获得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的教育学士学位。她有志于成为小学教师,因此申请教育部的小学华文教师职位。然而,最近她收到教育部人事部的通知,要求她参加英文水平考试。由于她的英文基础较弱,担忧能否通过考核,并困惑为何申请成为华文教师,要先通过英文考试。
一、与核心能力无关:
三、人为设置的障碍:
二、削弱华族语言文化的浸润:
强制要求华文教师申请者通过英文水平测试,为那些本已具备资格的华文教师,设置不必要的障碍。这一规定可能使有志于成为华文教师的华文精英却步,导致大量精通华文的人才流失,错失优秀的华文教育人才。
四、申请资格的相关性:
华文教师一般来自以华语为母语的背景,对华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教授华文时能提供真实而深刻的视角。教育部要求华文教师申请者展示英语水平,强调英文的重要性,却忽视成为合格华文教师所需的中文语言和文化专业知识。这一要求可能削弱对华族语言文化的重视。
双语教学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而优秀的华文教师是维系这一制度的重要环节。让有资格、有热情、有能力的杰出人才进入这一行业,考验教育部人事官员的担当与远见。
华文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中文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发音、听说读写的沟通技能以及华族文化传承等。英文水平的高低,并不会在本质上提升教师教授中文的能力。即便在英文水平考试中获得满分,也不意味着他们具备成为华文教师的资格。这一要求的意义何在?
在筛选华文教师申请者时,教育部应优先考虑与所教授科目直接相关的资格。例如,应该关注申请者的华文水平、教学经验及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而非与教学无关的英文水平。这就如同要求申请成为中餐厨师的人,必须也持有西餐证书,实在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