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的工作时间和通勤方式已进入了“高度灵活、可改可变”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远程办公和灵活工时的可能,员工不再被局限在固定的办公地点和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这种灵活性同样体现在文化娱乐领域:无论是走进剧院体验现场的魅力,还是在家中欣赏网络视频,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面对这种变化,各行各业的人都在适应,有的抓住了机遇,有的则在努力寻找立足之地。

当然,新加坡并非世外桃源,无法治愈每一个人的内心创伤。然而,我们可以为那些愿意来到这里的人,提供一段平和的时光。也许他们并不会长久停留,但在那段停靠的时光里,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只要愿意在这里“种花”的人,我们都应该欢迎她们的到来,包容她们的差异,珍惜她们带来的多样性。

在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企业为了追求盈利最大化,不断调整供应链和市场战略,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寻求长期稳定工作的“传统”诉求,也在此过程中逐渐褪色。

同样地,我希望新加坡能够成为“其他的娜蒂”的首选之地。这些人也许因为科技发展而被吸引,也许因为社会包容而愿意停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可以把科技和创意相结合,创造出造福社会的新解决方案,让我们的城市在科技的版图上拥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同时也能让这些“流浪者”在这里找到被认可、被接纳的幸福感。

我不禁思索:新加坡能否成为这些“其他的三毛”的栖息之地?无论他们是因为追求和平、技术创新,还是为了探索新的生活意义而来到这里,新加坡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且开放的港湾。在这个文化多元、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可以暂时停下脚步,不再因战争或动荡而漂泊,为新加坡这座文化花园种下新的创意种子。

科技的进步虽然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却也无情地淘汰了旧有的产业和技能。那些无法适应新科技的人,面临着被时代抛下的危险。新加坡要在未来10年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唯有走在科技前沿,吸引掌握新科技的资本和人才,把创新的种子播种在本土,才能创造出新的财富。

读了10月13日《早报星期天·想法》蔡月云的《贝鲁特“三毛”,心一直在流浪》后,我感触颇深。文章讲述了一位黎巴嫩科技人员,因为战争和动荡,先到伊拉克再到西属撒哈拉沙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