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赖清德的两岸政策论述特征,仍是处于立论薄弱、系统性不足的状态,战略、战术层次也相当缺乏整体思维与规划。“亲中爱台”与支持台湾独立说法,形成极端对立论述,是一种工具主义的台独取向。台湾独立诉求与扩大两岸各项交流策略,将产生目标与手段之冲突。
赖可能提出更前卫的两岸政策交流主张,在两岸协商不预设任何政治前提下,甚至扩及政治与军事性议题。然而,看似大开大阖的两岸政策诉求,因为没有承认“两岸一中”,且认为两岸关系是国际关系,大陆方面几乎不会接受。很显然,提出扩张性两岸交流政策主张与支持台湾独立目标,存在着目标与策略的冲突而不具可行性。这固然在台湾民意上获得一些支持,但其意图和平独立的两岸政策本质并未改变。
复次,欠缺中华民族主义的终极关怀。柯文哲为沪台城市论坛能否顺遂而释放善意,阐述“两岸一家亲”、一中原本不是问题、世界上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赖认为两岸人民没有亲到像一家人关系,只是朋友关系;台湾人民有原住民、日本人、汉人,与大陆虽具血缘关系,但非全部涵盖。两岸人民“血缘上没有亲到像一家人,台湾自成一个台湾民族”。赖提出台湾民族与中华民族并列,其“两岸一家亲”及“命运共同感”观念其实薄弱。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最近号称“赖神”的民进党政治明星、台南市长赖清德在提出“亲中爱台论”后,赴美国参访又发表“废除公投台独党纲不是问题”“接受九二共识不是问题”,关键是台湾民众无法接受“一国两制”;并提出德国统一模式始为真正统一。回台后“赖神”接受媒体访问,再次抛出震撼弹,界定两岸关系是国际关系;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不会宣布台湾独立;同时指出他并未呼应“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概念,论断台北市长柯文哲以“夫妻关系”定位两岸,而自己是用“朋友关系”定位两岸,双方论述立论并不同。
其次,认定两岸关系性质并非立基“两岸一中”。当国民党提出“一国两区”的两岸定位时,赖批判这是试图改变台湾主权的定位,抨击前总统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路线终极目标即是指向统一。质疑泛蓝阵营接受“两岸同属一中”,无异于陷入“一中原则”及“一国两制”陷阱。赖参访复旦大学时高谈公投台独党纲是否冻结的问题,直言台独固然是民进党传统主张,但依据《台湾前途决议文》应尊重2300万人民决定 。据此而论,赖是台湾独立主张者,而非两岸一国拥护者。
这固然没有《公投台独党纲》的单一封闭性独立诉求,却也走向选择多元自决目标。从1991年民进党提公投台独党纲追求法理独立目标,到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承认中华民国,再到2007年《多元族群决议文》声称迈向正常国家的路径来检视,赖的两岸关系主张仍应属较倾向正常国家运动路线,而非中间温和路线。
“亲中爱台”论述,跳脱民进党传统的政治语言与主张,既诉求台湾独立也要发展两岸关系正常化。事实上,台独目标与积极扩大两岸交流政策,几乎是不可能并立的。目前这种论述还是很片段、欠缺完整性,从赖清德曾表述支持台湾独立,大陆方面应也是对其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立场。
台湾泛绿地方执政联盟领导人纷纷提出“亲中爱台”“和中爱台”“友中爱台”“知中爱台”诉求,试图拉拔低迷两岸关系。尤其赖清德提出“亲中爱台”说,引发各界关注热议。柯文哲为续办沪台双城,继表明“两岸一家亲”后,又宣称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些政治善意表述,显示绿营地方领导人强烈希望两岸和平发展意愿,是否形成“地方包围中央”的政策格局颇值得关注。
首先,倾向正常国家运动路线的法理独立者。总统大选前,赖清德主张台湾独立,认为大陆当局要尊重“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此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虽依循民进党《台湾前途决文》精神,认为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决议文认为要变更主权独立现状始须公投,倾向是统一公投;但赖不仅较少论及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且扩大解释公投范围,举凡要统一或宣布建国,皆由2300万人决定。
最后,政策论述陷入经贸利益与安全自主间矛盾。赖虽对两岸经贸政策表示开放态度,认为不是只有农渔产品可销往大陆,还可推动高品质医疗观光。曾一方面欢迎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至台南进行经贸之旅,但又反对国民党“一中市场”;批判马政府欲将台南纳入两岸航点的协议范围,质疑这可能导致“木马屠城记”风险。这些极端对立政策论述及主张,显示其政策欠缺全方位战略、战术、策划方案,流于个别性言说单点诉求,欠缺全盘性、系统性及一致性政策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