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评论者都误会了,马哈迪没有双重标准,一直以来,他只有一种标准,就是“大马来主义”标准。大马来主义就是强调土著至上,强调马来人要勇敢摆脱马来人困境,骄傲自强;强调马来人要把殖民地统治时失去的土地拥有权、经济权、教育权,还有宗教权,一件一件地拿回来。
(作者是本地写作人)
也许马哈迪并非完全没有改变,他运用谋略变得更娴熟,更懂得调侃与幽默,还不时在记者面前和安华比拳头,表示关系良好。
这就牵引出另一个问题:马哈迪变了吗?
马来西亚华教组织董教总原本号召在去年12月28日举行华团联席大会,讨论爪夷书法教学课题。首相马哈迪却发出警告:“如果他们要做一些很‘华人’的事,马来人的反应也会很‘马来人’,包括要求关闭华小。”一些马来极端主义者随即恫言踩场,警方不得不取得庭令,中止了这场集会。
评论者于是指马哈迪言辞不当,因他警告华团联席大会必须顾及马来人的感受,但他出席马来人尊严大会,为极端种族主义者背书,何曾顾及华人的感受?也有评论者认为,马哈迪对种族主义持有双重标准。
在马国2018年509大选前,安华与马哈迪在法庭外一笑泯恩仇,准备结盟撂倒纳吉政府,并由马哈迪担任两年首相时,希盟内反对声音不少,但有一股更大的声音为马哈迪辩护:“马哈迪已经改变,不再是过去的马哈迪,愿意聆听不同的声音,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
1999年,华团曾经呈交诉求,被马哈迪斥责为“如同共产党”。1987年华小高职事件,华人跨党派大联合在天后宫集聚抗议,马哈迪一招“茅草行动”,用内安法全部把他们抓起来。这次的爪夷书法课题,马哈迪何尝不把董教总视为恶者?为了维护马来人的尊严与利益,不让自己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马哈迪会采取强硬手段,一点都不稀奇。
然而,希盟执政一年七个月,马哈迪到底改变了吗?让我们一件一件检视。在外交上,他仍然倡导“向东学习”,仍然对中国采取“两面手法”,仍然骂美国骂以色列亲阿拉伯,仍然对新加坡指手画脚,在水供协约、弯桥、新隆高铁、大士领海纠纷采取强硬姿态。
在对内的政治经济上,仍然推第三国产车、重启F1赛车、重提宏愿学校、出席马来人尊严大会、撤签《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与《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ICERD);视希盟内部的协商为无物,强行委任反贪会主席、公账会主席和总检察长。
强势大马来主义所向披靡,其他种族的感受呢?请等一等,华人占人口23%、大专预科班教育占10%、五分一的投票权、还有可怜兮兮的宗教自由权,为什么要顾及他们的感受?
别忘了,马哈迪除了是个彻底的大马来主义者,也是个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的信徒。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最常被引用的是:“君王为达目的,必须不择手段。”君王论也提醒统治者:“一个在各方面都以善行自持的人,在置身恶者之中,难免遭到毁灭的命运。”这里面的恶者,并非只指向“敌对政治势力”,也指向了民众。
那些说“马哈迪已经改变”的人,可以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