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之二是军队国家化的课题。月前在国民党元老郝伯村将军去世时,笔者也曾为文探讨(4月4日《联合早报》言论版)。军队若不国家化,便无实行民主选举的可能,这是肯定的。当时拙文引述宪政专家陈奎德之说,认为执掌军权的郝伯村虽与李登辉政见不同,但最终遵从了宪法的法统,让李登辉继任总统,“足以为后世礼赞”,这里作点补充。
谜团之三:李登辉是日本人吗?这个问题很值得寻根问底,因为很多人都以这种表层的民族主义,去评价李登辉和其他历史人物。
顺道一提,李登辉卸任时,推举连战、宋楚瑜的组合角逐2000年的正副总统,因宋楚瑜不服所配另组新党,结果败给了民进党的陈水扁。当时的国民党哗然,认为李登辉失责,并驱逐他出党,如今看来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试看当时的选举结果,陈水扁只得40%左右的选票,连、宋各占30%,连宋配如果成功,那不是稳胜吗?
李登辉自述,1923年他出生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接受正统的日本教育,由国民小学直到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战后转入台湾大学,后来才留学美国。曹长青指出,日治时期,日本指定一些家庭为皇民,李夫人曾文惠的家便是其中之一。李登辉写给曾小姐的情书,便是用日文写的。李早年所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等,都是日文版。
李登辉认为,台湾的发展进程,是以蒋氏父子的功绩为基础的。担任六年政务委员,等于研读了六年的“蒋经国学校”,让他从一名学者蜕变为政坛人物。
据李登辉自述,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时,台湾虽在工业化,但他坚决反对台塑等规模宏大的公司购买农地来经营商企,保障了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能获得蒋经国院长重用,或许因为我是台湾农业问题专家。而另一项原因则是,绝对不必担心我会采取革命式的激进行动。”
学而优则仕的李登辉一直受到国民党元老们的打压,台湾也不断传出作践他的政治笑话,调侃他是蒋经国随口说出“你等会儿”,便当上副总统。谜团之一是李与前总统蒋经国的关系: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蒋的接班人?
寻根溯源,蒋经国当政时期也曾拒绝过宋美龄的干政。其实国民党内政治搏斗的惊涛骇浪,从来没有停息过。李登辉这种坚持宪制,大局为重的处事作风,应该是六年“蒋经国学校”时学到的。
这个判断笔者完全同意。其实这也说明制度的重要性,因为中华民国自立宪以来,就已遵从自由民主的价值。就像美国那样,总统任内去世就由副总统接任,秩序井然。瞧瞧在极权制度底下,大权在握的毛泽东固可颐养天年,但一旦去世,哪个副揆可以接任——刘少奇?林彪?制度的优劣实在太分明了。
据曹长青的研判,那是李登辉本身的积极作为,维持了继位的稳定。李登辉首先通过选举,当上了国民党主席,又通过换掉行政院长、总统府秘书长、参谋总长等一系列举动,逐渐掌握了党、政、军权。
曹长青指出:当时已年过九旬的宋美龄依然有操控军权之心。但李登辉认为她这种干预是违宪的,没有理会。而郝柏村被升为国防部长,后再升为行政院长,仍不肯放弃军权,要求主持军事会议,同样被李登辉断然拒绝。
1996年李成为民选总统,则规定总统任期从六年减为四年,最多只能两届,而自己更只任一届便下野。
享年98岁的中华民国前总统李登辉离世,台湾朝野都称他为“民主先生”。海峡对岸则指他为“台独”教父,口诛笔伐。其实台湾除非不选择民主道路,一旦要成为民主政体,法制便不得不改革。
据宪接过蒋经国位
两个只为一己私利打算的政客,因为互相抬杠而自尝恶果,却把账算到对权力毫无贪恋的父老头上,世事之荒唐,莫过于此。
坚持宪制,大局为重
李登辉在《执政告白录》表示,“很多人故意把我丑化,指我崇拜日本人,说我对日本如何,事实上没有这回事,我从来没有这种观念。”他说自己早年很向往中国,学农业就是想有一天能到中国去。
李登辉的一生极具传奇性,掌政时的“谜团”亦不少。本文以台北行政院新闻局1999年5月出版的李著《台湾的主张》一书,并与原载2004年香港《开放》期刊的曹长青评论《中国人所不了解的李登辉》相互对照,为大家解开谜团。
(作者是本地退休报人)
比如,国民政府于1947年制定的宪法,因鉴于与中共的武力对峙,乃有“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出台,戒严38年之久。1990年李登辉继位成为中华民国第八任总统后,须废除戡乱法条款,并废除代表整个中国大陆的“万年国会”,才可能选出代表台湾人民声音的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
李登辉说,蒋经国死得很突然,且不立遗嘱,未必想让他成为接班人。但曹长青的一个判断认为,蒋经国晚年已经有了清晰的民主理念,不会像独裁者那样“你办事,我放心”一言决定接班人。“蒋经国把李登辉一手提拔到按照宪法接班的位置,就已经从法理上、民主程序上确认了李登辉的接班人地位。”
李登辉把郝柏村从最有军事实权的位置调开时,蒋宋美龄曾亲自出马,用英语向李求情﹕“Please listen to me,拜托,千万别让郝柏村卸下参谋总长的职务,好不好?”
期望中国自由民主
应当指出,解除党禁、报禁,戡乱法仍在实施中批准民进党的注册,都是蒋经国1988年逝世之前拍板决定的。台湾政府官员的本土化,也启于蒋经国。若无这些铺垫,李登辉的民主之路恐怕便无法实现。当然,最关键的是当年蒋经国“相中”了他。
1997年8月1日,李登辉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吐露心声:“最近中共以及部分西方人士指责中华民国正在推动‘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者是‘一中一台’的运动。但是,我们认为台湾所力行的,是为了让中国摆脱共产党统治,成为自由、和平的国家。我们奉行民主主义,发展经济,希望能成为未来中国再统一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