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多年来不断强调中国经济起飞,我们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在所难免,为此,与中国维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便仰赖密切与有效的沟通。若能说共同的语言,我们与众多同中国有密切联系的国家相比就占优势。然而,青少年不吃这一套。有一个青年曾经告诉我,他不要学华文,他只要以后不跟中国做生意就好了。他无法预知这将为他带来多大的损失。

因此,各界人士须要携手努力,帮我们的下一代营造有利于他们接触和使用华文的环境,让他们发现华文也是实用的沟通工具。

作者是华文教师

即便长辈仍跟他们说华语,孩子却用英语回答。是什么造成这个转变?会不会是在外面的世界里,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英语的关系?英文的指示牌、通告、广播等等。这不是举办活动能弥补的,不是单靠某个团体的努力能改变的。

想到了吗?青少年口中的“鸟园”“中间的水”“从上面下来的水”是什么呢?就是飞禽公园和星耀樟宜的室内瀑布。

人都是现实的,要是看不到某样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利害关系,谁会愿意为它付出时间、努力和精神?更何况是现今重视既得利益,暂时欠缺为自己拟定长远计划的能力的青少年?

父母在家和孩子说华语固然重要,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用华语沟通的习惯,但是我见过不少来自这样的家庭的孩子,在上学之后,回到家就改说英语了。

前些时候,读了《联合早报·言论》4月17日刊登的《英文不好,还是华文不行?》,作者周维介提到许多新加坡人对华文没有饥饿感,我深有同感。

不过,这也很难怪他们,毕竟口号再响亮,周遭没有看到华文的实际用途,要如何让他们信服华文也是有用的?对本地青少年而言,华文是一个科目,不是语言。

教育课题

当初,我国为了提倡华语,遏止方言的使用,禁止电视、电台等媒体使用方言;为了普及英文,推出教育政策,学校一律改用英语授课。这些措施不仅具体,而且对人民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取得明显成效。

鸟园?中间的水?从上面下来的水?最近和青少年讨论新加坡有什么吸引外国游客来玩的地方,这都是他们口中的本地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