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笔者回公司遇到一位同事,聊起打疫苗的事情,那天他刚好打了第一针莫德纳,他告诉我两周后打第二针。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因为按照笔者之前打莫德纳的经历,至少是间隔四周打第二针,怎么现在突然缩短间隔时间呢?

系统也好,制度也好,流程也好,工作岗位也好,有时候不是越多就越好。关键是系统要可靠,制度和流程要能落地执行,而各个工作岗位上的独立个体,都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依赖他人而丧失了应有的思考。

以上事件不难看出,预约系统的缺陷和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本不该发生的错误发生了,虽然少年事后没有不良反应。但是该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许多貌似“智慧”的自动化系统,其实是有缺陷的,貌似滴水不漏的多道控制流程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该起的控制作用。

疫苗涉及大家的生命安全,所以政府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层层把关,让符合条件的国人都顺利快速地接种疫苗。但看起来严密的系统和人工把关,还是出现了一些纰漏,导致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发生。

一名16岁少年6月初因在接种疫苗时,输入错误出生日期,被错误注射了只适用于年满18岁者的莫德纳疫苗,工作人员是在接种后的观察时段,才发现他还未满18岁。调查发现,这名少年在收到注册链接并预约接种时段时,输入错误的出生日期,以致于他的年龄被错误登记为18岁以上。接种中心职员在现场登记时,本应该确认少年年龄,却未这么做。

在疫苗接种中心,有三道人工把关程序。第一道是进入中心后,首先有工作人员说明所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并询问注射者过往病史。第二道是注射者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文件,文件上有出生日期等信息。工作人员会要求注射者拿下口罩,确认身份证上的人就是注射者本人。第三道是护士打疫苗之前,要注射者出示身份证明文件,并且要注射者报出身份证号码和年龄。

原因是原本30多万元的运费,被业务人员错误地写成了300多万元来报销,但是各层级的审批居然都顺利通过,没有人发现错误。按照常理,不可能出现300多万元一个航次的运费。这就是典型的群体依赖而导致的整体失职。

但错误还是发生了,是否是大家都以为上一道流程的工作人员做了该做的确认工作,已经万无一失,而放松了警觉?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要迷信和完全依赖系统,系统只是按照预设的固定模式做事,而人可以独立思考。不同岗位不同流程上的人,都有自己应有的职责,不要依赖他人而丧失原本应有的责任感。

想起两年前的一个同行朋友跟我讲的亲身经历。她说,她工作的公司是某国公司在新加坡的下属企业,总部对公司的制度严苛,内控严格,任何对外支付的费用,都须要经过本地公司和总部的办公系统,层层审批。然而有一次,一位业务人员提交了一笔远途运费报销,经过本公司至少四位负责人审批,然后审批到总部各层级负责人,大家都通过后,最后居然被总部的最高领导拒绝。

作者是公司财务人员

当然,大规模给国人接种疫苗,是疫情下突发的全国范围工作,之前没有经验借鉴也没有完备的系统,一切都是政府临时紧急组织的,难免有漏洞。

于是,好事的我就提醒那位同事打电话查询一下,看看第二针的时间是否预约错了。没想到同事隔天告诉我,经查询了解后,第二针的预约时间的确是系统出错了,工作人员也没有意识到第二针的时间是不合理的。

单说这个打疫苗的预约系统,本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输入个人身份证资料后,政府随后才会发出打疫苗的个人专属链接。既然是个人专属链接,个人的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也应该自动包括在内。而且,政府6月初才宣布,年龄介于12岁到17岁的只能接种辉瑞,系统应该只列出提供辉瑞疫苗的接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