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最早使用元宇宙一词,那是一个星球般大小的虚拟世界,玩家能以任何化身出现,在里头买卖土地和盖房子。《雪崩》启发了很多人,2003年发行的电脑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其中之一,玩家在游戏里可以四处逛,会遇见其他人,可以社交,提供服务和交易,累积虚拟财产。
元宇宙的出现,让网民可以在虚拟世界扮演自己喜欢的身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那大概是最接近乌托邦的世界了。从某个角度来说,今天的面簿已是元宇宙,用户可以玩游戏、做买卖、社交、通过看视频体验旅游等;差别只在于这种体验还是平面化的,人们透过屏幕、滑鼠和键盘畅游这个元宇宙,而不是科幻小说里那种身历其境的方式。
最近面簿公司更名为Meta Platforms。Meta总裁扎克伯格说,改名是因为公司调整发展方向,今后将专注开发元宇宙(metaverse)。
商业企业也在打造元宇宙。埃森哲和微软正在打造Nth Floor,这是企业用户可以通过化身与同事客户互动的平台。Nth Floor是无限楼层的意思,强调只有在虚拟世界可以打造无限楼层的办公楼。
冠病疫情的确改变了生活。那些居家办公的人,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工作、娱乐和社交都通过电脑在网上进行,吃喝可以叫外卖或网购食材。这不正符合元宇宙的条件吗?只要哪个创造家能打造出一个集所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世界,到时人们戴上VR配备就几乎完全可以在里头生活,甚至可以给自己接入静脉注射,定时供应养分给身体。我们离元宇宙还远吗?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此后,电脑游戏界推出一个比一个大的开放世界(open world)游戏。例如2016年上市的《无人深空》(No Man's Sky),拥有1800京(1京是1后面跟着16个零)个星球,玩家可以前往不同的星球,看见不同的景色和动植物,可以挖矿、采集物资、打架、建基地、升级装备等,到星际空间站社交、做买卖、找新任务等。我玩了几个月,因为没那么多时间而停止了。
除了西方科企,中国腾讯集团也在打造元宇宙。腾讯旗下拥有完整的产品与服务链,包括游戏、移动支付、虚拟办公室等,仅仅微信就已经是10亿中国网民高度依赖的超级应用。不过,虽然腾讯具备条件,但面对更严苛的管制。这或许是它面对的最大挑战。
当你以为有哪个傻瓜会用真金白银在虚拟世界里买地时,苏富比今年6月在Decentraland开了首家虚拟展馆,纽约一家数码房地产发展商以约100万美元买下259块地,准备模仿东京原宿打造Metajuku。当我们还在为“为化身购买时装”而匪夷所思时,今年上半年,Decentraland用户为他们的化身花了75万美元治装。就在上个月21日,Decentraland举办了为期四天的音乐节;你能想象一群穿着名牌服饰的化身一起听演唱会吗?
冠病疫情的确改变了生活。那些居家办公的人,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工作、娱乐和社交都通过电脑在网上进行,吃喝可以叫外卖或网购食材。这不正符合元宇宙的条件吗?
元宇宙,乍听有点“雾煞煞”。metaverse是meta 和(uni)verse组合而成。meta有超出对一般事物认识或理解的意思;universe是宇宙,也指天地万物。元宇宙指的是存在于互联网里的世界。一些“科技先知”认为可以打造一个虚拟世界或元宇宙,让所有人以化身生活其中。
元宇宙让我想起一些好莱坞电影,特别是《挑战者一号》(Ready Player One)和《黑客帝国》(The Matrix)。《挑战者一号》所讲述的未来世界,人们通过VR眼镜和感应穿戴设备,以化身生活在“绿洲”里,非常形象化地体现元宇宙。《梦幻科技》所呈现的元宇宙则黑暗得多。戏里的真实世界被电脑统治,人类是生长在培养皿里的能源。人类通过连接器接入虚拟世界“母体”,所有人都“生活”在那里;“母体”其实就是元宇宙。
此外,还有基于区块链打造的Decentraland。按照区块链的特性,这是一个分散式的元宇宙,也就是不属于任何公司或个人。它最早由两个科技企业家于2015年创造出来,随着投资者逐步加入,发展商可以在里头卖“地”,地价从2017年的20美元(约27新元),到现在可以卖6000美元至10万美元以上。2018年,Decentraland开始打造第一座城市——首都Genesis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