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信息技术执行员
虚拟土地本身无实际价值,但在相关公司的营销和投资者追求暴富机会的驱动下,得以以浮夸的价格售出。其所依附的概念元宇宙本身,仍在不断成长,并且现阶段仍然极端不成熟,其中虚拟实境的技术更远远不达标,即使在发展飞快的游戏产业,虚拟实境的应用仍然屈指可数。
此等情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从多年前开始盛行的买卖外星球土地计划,只要花费几十美元就能获得相对应的土地权证,无论是月球还是火星,人人都可以购买,抛开其权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哪怕是这些外星球目前有着不宜居问题,还是有许多名人和大公司购买,带动起一些民众的购买欲望。
最近几月,有几家虚拟社交平台更是出现了炒房买地热潮,其中最有名的是分布式大陆(Decentraland)和沙盒(Sandbox)。许多公司和个体都带着资金涌入,甚至出现虚拟游戏平台Sandbox以430万美元购买一块虚拟土地,就连新加坡知名歌手也在网络上宣称自己购买了某家平台的土地,号召他人跟随。
无论任何时代,每个新概念的推出都会引起一阵狂热与跟风,其中不乏大量的暴富机会,有些投资者即使盲目进场也得以一飞冲天,但若是不想沦为普遍被收割的投资市场的韭菜,恐怕还得理性思考与学习相关概念。
美国社交媒体巨头面簿公司(Facebook)宣布在10月28日正式改名为Meta,炒热了科幻小说常出现的元宇宙概念,将这个词汇带入更广大的大众视野。多家科技相关公司也随之起舞,无论是否有硬实力,都打出口号,纷纷展望于打造自己的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的其中一大重点,是通过虚拟实境机器如VR眼镜,使用户产生沉浸式的体验。面簿早在发表元宇宙目标的好几年前,就收购了当时著名的虚拟实境科技公司Oculus,即便如此,如今的虚拟实境机器,仍然远远达不到科幻作品中的虚拟体验。许多公司,在没有相关硬件技术支撑下,却大吹元宇宙概念,开始贩卖土地资产,投资者人云亦云,跟着炒作虚空中的土地,未免可笑。
加密货币本身虽然有其技术含量,但是作为货币的价值和价格,却是建立在大众的认同和共识上,市面上的加密货币达到2000种以上,绝大部分不为人知。自加密货币问世以来,就不断有新的加密货币诞生和死去,其中只有少数存活并为人所知,比如最初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和拥有智能合约作为特色的以太坊。
真正经济学上定义的土地有其稀缺性,包含了各种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可以创造实际价值或是各种商品;而虚拟平台中的土地,只存在于服务器中,由开发者自由创造和定义。虚拟平台中的土地总数从一块变十块,还是从一公顷变为100万公顷,不过是在开发者的一念之间,还有服务器的性能限制。
当然,虚拟物品本身的价值是由用户所决定,现有的网络游戏中不乏价格昂贵,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的游戏物品仍然大有市场,虚拟平台的土地也会因为用户的认同而被赋予价格,被名人购买拥有的虚拟土地,周边的土地价格也会因此水涨船高。
不过,虚拟平台中的土地在实用性上来说,倒是比这些外星球靠谱了一些,因为人们可以操作自己的虚拟替身,透过屏幕在这些虚拟的土地上进行互动、游玩和探索。但是,这些虚拟平台中的土地虽然名为土地,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真面目不过是由图像和程序构成的空间。
讨论虚拟土地,加密货币是不能绕过的话题,如分布式大陆,在其中可以使用名为MANA的加密货币进行土地购买,或是支付虚拟化身的服装和物品,甚至是各种娱乐活动如赌博的支付货币。
由于须要获得大众的共识来产生价格,加密货币的价格十分不稳定,可能因为一时的舆论和炒作大起大落。如多吉币(Dogecoin),也被称为狗狗币,就因为著名的特斯拉公司创办人马斯克站台并大肆宣传,而在今年初上涨130倍。加密货币本身虽然采用许多高端技术,也有其实际用处,但其价格却更多地建立在用户的共识上,实际价值如同泡沫般虚幻。
虚拟平台选择加密货币作为中介商品,可说是一石二鸟之计,因为用户共识而产生价值的虚拟土地和加密货币,两相结合可以达到互抬价值的效果。加密货币有了可以购买虚拟土地的价值,而虚拟土地也有了可以出售换取加密货币的价值。公众对于两者的价值认同,也会在这种营销策略下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