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是国内政治的延伸。恢复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最好方法是振兴美国社会。最近通过的基础设施法案,旨在修复美国破旧的基础设施,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拜登的首要任务必须仍然是抗击疫情、重振停滞不前的经济、减少政治僵局、加强民主进程,以及保护公共安全和少数群体的权利。
作为成功治理的光辉榜样,新加坡并没受邀。新加坡一直对美国和中国之间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持反对意见,并拒绝选边站队。新加坡领导人多次表示,它不会加入拜登针对中国的“冷战式”联盟。新加坡的缺席,或保住了东道主的颜面。
口头上支持“一中”政策
立陶宛成为首个允许台湾在首都维尔纽斯,以“台湾”而不是惯常的“台北”名义,开设其所谓的非官方代表处的国家,导致中国降低了与这个东欧国家的关系。然而,华盛顿却强烈支持立陶宛的做法。更多国家可能会效仿美国,口头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同时与台湾发展实质性的官方关系。
与中国争端再添意识形态分歧
美国一些最亲密盟友的舆论,也指出了美国问题的根源;甚至在2021年1月国会暴乱发生之前,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大多数人,就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感到担忧。皮尤研究中心在2020年秋季展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8%的德国人、79%的英国人和78%的法国人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须要改变或改革。
峰会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它又会如何影响美中关系?
所有政府都应维护自由和人权等民主基本原则。民主是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手段,但它不是解决各国面临的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实践中,促进有效治理,比简单地拥护某一特定类型的政府更为重要和有用。
不幸的是,民主峰会也标志着,华盛顿正式将意识形态分歧提升到美中之间本已很长的争端清单上。美中对抗如今正渗透到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互动之中。
美国的民主正在遭受攻击,但不是来自外部势力。2021年1月的国会暴乱,极大地损害了美国作为“希望灯塔”的形象。很明显,美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都源自国内。美国驻成都前总领事、驻中国前助理贸易代表杰夫·穆恩(Jeff Moon)评论道:“在2021年1月6日后,‘民主峰会’就变成了一个过期的想法。”“令人不快的话题、缺少承诺、受邀对象问题不断以及结果,所有这些都突显了美国政策中的矛盾。”
有意思的是,就在峰会开始前几个小时,中国的“全天候朋友”巴基斯坦拒绝出席峰会。匈牙利是唯一没有受邀参加峰会的欧盟国家。一般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加入北约已超过20年的匈牙利,在总理欧尔班的领导下,与莫斯科和北京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上任将近一年,拜登的执政表现乏善可陈。随着通货膨胀飙升,冠病病例持续激增,许多美国人只感疲惫、失望和沮丧。
把中国视为对民主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威胁,表明美国对自己的体制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中国官员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自信,甚至称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种说法在中国国内可能不会引起普通民众的共鸣,在国外也不具说服力。中国官员不断抨击美国的社会弊病,却忽视了其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深厚的创造力储备和持久的软实力,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应该学习的。
批评别人总是比反思自己的问题更容易。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应该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彼此,并学会理解为什么其他国家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拜登在峰会结束时说:“让我们立雄心大志,一起来迎接挑战。”希望这将为未来几年真正的全球合作打开大门。
当然,这场峰会不仅仅是面向国内民众,拜登还心系全球受众。然而,拜登在国内的支持率如此之低,他争取全球支持民主的声望显然大打折扣。民主已成为拜登政府全球战略的一个便利工具,用以抵御来自威权政权的挑战,并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竞争。
成功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在所有国家都须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之际,将国际社会划分为不同的集团,只会适得其反。
令北京懊恼的是,台湾和立陶宛成了峰会的宠儿。台湾受邀与会,台北政府欢欣雀跃,认为这是其在国际能见度上的突破,也是美国坚定支持的表示。然而,这却进一步加剧了北京方面的担忧,即美国正在升级与台湾的关系,作为对抗中国大陆的一张牌。此前,美国政府还公开表示,要协助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明显从“一个中国”政策转向事实上的“一中一台”政策。
随着世界各地的民主正在衰退,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在时任总统特朗普治下不断下降,拜登当时在竞选总统时承诺,如果当选,将召开民主国家峰会。他在2019年7月11日发的一条推文中说:“我将邀请其他民主国家领导人,把加强民主重新提上全球议程。在我执政的第一年,我们将组织和主办全球民主峰会,以重振自由世界各国的精神和共同目标。”2021年2月,拜登在他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中,正式宣布了峰会日程。
在美国国内,拜登试图收一石二鸟之效:履行竞选承诺,并在2022年中期选举之前提振自己的支持率。
拜登政府举办的首次在线民主峰会虽已结束,但关于此次峰会的目标和影响仍存在许多疑问。
从许多方面来看,对峰会的反应似乎是批评多于赞扬。支持的话语少之又少,而严厉批评却是充斥美国内外。一些批评人士形容峰会制造两极分化和分裂,“没那么民主”,而且“虚伪至极”。
主办者从未明确定义“民主”一词,也没有解释受邀参加峰会标准。不出所料,邀请名单并不包括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拜登政府官员经常提到的“独裁国家”。俄罗斯和中国都公开反对峰会,称美国没有定义民主专利,这样的峰会让人想起冷战时期,当时世界被分成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
华盛顿还被认为对洪都拉斯新当选总统卡斯特罗施压,要求他不要将外交承认从台北转向北京。令人惊讶的是,洪都拉斯的邻国尼加拉瓜在峰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它决定与台湾断交,转而承认北京,使台湾只剩下14个邦交国。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和尼加拉瓜为拜登的峰会精心策划的“礼物”。
履行选举承诺
作者是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授
原载《联合早报》旗下英文电子杂志“思想中国”(ThinkChina)
黄金顺译
事实上,一些受邀政府的领导人已表现出威权主义的倾向。例如,“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指出,印度的民主因莫迪政府打压人权组织和记者、限制政治和公民自由(尤其是对少数群体),以及暴力和宗教冲突的增加,而日益受损。但华盛顿希望印度在对抗中国崛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对莫迪侵犯民主的行为视而不见。根据“自由之家”的评分,一些受邀国家是“不自由的”,如安哥拉、伊拉克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而其他国家只是“部分自由的”,如阿尔巴尼亚、哥伦比亚、印度和乌克兰。
《华尔街日报》在峰会前夕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目前只有41%的受访美国选民满意拜登的表现,57%的人表示不满意。他在犹豫不决的选民和独立选民中的支持率甚至更低,分别为29%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