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这是在否定自尼克逊对华接触政策以来的成就。否认接触政策,便是否认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改变,以及对全球发展的贡献和价值。如果没有接触政策,当前的全球格局是否是当今这般模样,或许都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当前局势呈现完全不同于2008年的格鲁吉亚、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发展的态势后,对于北京而言,也须要重新审视其方式,采取不同的逻辑路径来应对局势的变化。

这并非新冷战的开始,而是冷战的终结。俄罗斯与原苏联势力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恩怨是非,终于在俄罗斯多次的军事行动之后,发生了改变。

(作者是北京媒体人)

西方媒体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便习惯将乌克兰与台湾视为同等对照物。但两者存在根本上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恰恰也反映在中俄两国针对这两个问题的驱动因素之中。

西方不应该继续如此自负。

50年后的2月底,俄罗斯普京下令对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有西方媒体视之为中美俄三角的再度翻转,由此,可以视为新冷战的开始。在他们眼中,中俄的友好关系,在2月初得到了确认。但事实是否如此?

因为这样的标签和归类,不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更无法促进中美的合作。

因此,在这种时刻,回顾尼克逊访华之旅的价值和意义,无疑是重要的。但是,中美的竞争以及俄乌战争,完全冲淡、掩盖了对这一事件价值的回顾和重新审视。

如此,欧洲也终于迎来清理冷战战场的最后一刻。

50年前的2月底,尼克逊展开了被称为“改变世界一周”的访华之旅,由此也翻转了冷战中的中美苏三角格局。

世界在变化,无论东方或是西方,都须要转换视角,以新思维面对未来。

如果审视驱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原因就应该明白,俄罗斯与中国并非相同的国家。西方将中俄视为同种类型的国家,以满足其叙事方式。但这样的叙事方式,或许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团结,但并不利于促进全球的稳定和发展。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事并没有预期的顺利,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亦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并称乌克兰将是“我们的一分子”。此次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最终可能为乌克兰加入欧盟出了一把推力。

尼克逊的访华之所以能够翻转三角关系,能够改变全球发展轨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抛弃了冷战期间的意识形态竞争。然而,这恰恰是上述西方叙事方式的要点,通过意识形态的标签,将中俄绑定在一起,为西方世界创造一个敌对的集团。

如果西方的叙事继续沿着这样的路径,冷战的幽灵必然继续存在;这在当前的美国政府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声称并不想重回冷战的美国政府,行为逻辑却始终秉持典型的冷战思维来对待中美关系。

在过去这几天的时间里,俄罗斯不过是重复了自2008年格鲁吉亚以来的军事模式,用以逼迫原来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国家,不要加入欧盟或北约。

但是,这一次剧本发生了改变。欧盟和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出兵协助乌克兰,但俄罗斯的行为却令这些国家变得更加团结,制裁手段也不断升级。俄罗斯这次的剧本似乎没有原来的有效。

错误的比拟,只会令问题更加糟糕。台湾不是乌克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逻辑、驱动因素、方法方式上存在完全不同的视角和路径。西方不应该将台湾等同于乌克兰,从而推导出错误的前景。

在欧美部分舆论眼中,中俄两国的关系应该在此刻得到了更加明确的巩固。然而,即使如此,如果西方将中国与俄罗斯视为同样的国家,将中俄贴上同样的标签,终将会为这样的判断、自负而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