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垃圾处理说起。目前在组屋区多放几个环保回收箱,希望国人自发自动,帮助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做法,收效并不好。就连餐后顺手回收餐具的小事,都要立法重罚才能实践,看来国人离“优雅社会”的环保生活还很遥远。事实上,我国回收循环的经济效益还是非常低。用循环垃圾制成装饰品、手工或艺术品来展览,最多只能达到提高环保意识的作用,不足以解决问题。很多原材料在加工时已被混入各种添加剂、涂剂和化学(有毒)物质,在循环处理时须要复杂的科技和更多资源,再生成本很高。再者,很多材料在回收时受到其他废料污染,须要额外资源和科技来分类和清理。
最理想的再生循环链或许是重新启动那已被淘汰了的“加龙古尼”(收旧货人),先经过他们的专业分类和回收,再结合科技变成各种“再生原料”。然而如果没有资本和国际市场,一切将是徒然,这是个市场经济问题。所以退而求其次,我们应该从源头减少浪费,尤其对于有害环境的、非必要的东西,尽量少用、拒用、不用,再通过重用、转用以延长其有效“寿命”,最后才把它通过工业再生循环或焚化处理,以缓和垃圾掩埋地不足的挑战。
要提高国人对环保重要性的意识,先要提高国人的危机感。我们现在做的环保,全是为自己,而不是跟着世界在喊口号唱高调。对我们来说,现在就要开始适应与“为环保以及减碳等付出经济代价”共存的生活,天天都应该是我们的“地球日”。
自1970年以来,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宣传日,提高各国的环保意识以及实践对环保的承诺。我国在当日发起几个保护环境的活动,政府发表了我国环保、减碳和持续生存的计划。
我国未来最有自给自足潜能的是食水供应,那是花了整半个世纪努力的成果。因为俄乌战争引发了欧洲能源危机,不久前德国经济部长劝德国人少洗澡以省电。但如果我们也缺电,那就不能淡化和处理海水以及生产新生水,会变成食水危机。暂时撇开未来的干净和更安全的核能不谈,小小的温泉地热资源并不乐观,目前最有潜能的应该是“无中生有”的氢气发电,氢能发电成功,才可能让我们在能源方面也自给自足。
目前寻找新食材来源的研究,并不是世界各国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但对于什么都没有的小红点,却是另一个持续生存的大挑战。看来我们只能另辟科研途径,继续“无中生有”,看如何把目前还不适合人类直接食用的植物变成食物。近日喜闻外国有探讨改变海草海藻基因,作为人类食物的研究,或许也可以参考或合作研发。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全球暖化危机也影响粮食生产。我们除了还有小小的领海和几个小岛,根本没有足够土地从事粮食生产。海洋还要做为航运和船运等经济用途,所以面积也非常有限,但那是我们的唯一。除了靠海洋提供海产,是否还能发展海洋农耕,以海洋替代农耕地的不足?还有,虽然目前已开发了植物肉的研究,但那毕竟只是在已能食用的材料里加工,以改变口感,并没有解决食料不足的未来问题。
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否认全球温度正在升高,气候变化激烈异常,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以及导致粮食生产被破坏等问题。但坊间也有声音说这些事自会有政府去解决,或者认为无论我们的环保工作做得如何出色,区区500万人口的弹丸小岛,对地球来说根本是沧海一粟,起不了任何作用。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了危机感!
用地球的未来做为环保理由是有点高调,如果从较自私的立场来看,环保其实攸关我们未来的生存。我们已快用尽掩埋垃圾的海岛,如果垃圾处理不当,被污染的水源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未来如果全球能源吃紧和缺粮,还会有国家出口能源和粮食给我们吗?所以如果不正视和努力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个没有资源也没有腹地的小岛,将会是环境灾难的第一个受害者。这种“世界第一”相信没有人希望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