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个人隐私。在互联网发展早期的WEB2.0时代,各大网络论坛(BBS)的发帖者,都会显示具体的IP地址,现仍在运营中的论坛依然如此设置。为什么那时大家不认为是泄露隐私呢?更何况在这些论坛上显示的是IP详细信息,而现在社交平台只是显示IP归属地(中国境内显示到省一级,境外显示到国别)。此外,仅仅显示到省级的IP地址归属地,完全与用户的个人隐私是隔离的,没有人可以通过这个IP所属省份,去查找到用户所在的具体位置;它比一些用户在发布信息时,自发展示的地理位置信息要模糊得多,所以泄露隐私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最近,中国大陆地区的社交平台陆续发布显示用户IP归属地的新规。伴随这一规定出台,网上出现不少调侃段子,比如有些网红号称人在英国,天天炫耀国外生活,结果IP地址显示人在河南,这也导致一众网红翻车。在这些笑料背后,也有些相对严肃的讨论议题,比如这一新规引发一些年轻网民的反感甚至反弹,认为平台显示IP对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带来威胁,但这种想法其实完全没有理由。
这种打标签的方式效果如何,需要时间验证,至少从逻辑层面考虑,应该是有效的。如果效果不明显,就须要去想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受众辨别信息,以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互联网空间治理毕竟是所有国家的崭新课题,与其质疑或嘲讽他人的举措,还不如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难题。
从上述视角来看,管理部门要求前台显示IP归属地,警示意义远大于实际管控意义。因为管理部门当然可以追查IP地址,并追查到实际用户,但现在只要求用户在发布内容时展示归属地,所以这不是给管理部门看,而是给互联网上作为信息受众的其他用户看。目的可能在于,让用户在发布信息时能慎重考虑一下:自己发布的内容是否合适。互联网世界里每个人都要权利,但同时也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发布内容把关,就是对自己负责,展示IP归属地就是提醒大家,在互联网世界里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更进一步来说,IP地址是互联网世界的路径标识码,所有用户在使用任何平台服务时,必然会留下IP地址。后台完全可以根据这个地址,找到用户所在的详细位置,这也是追查互联网行为的手段之一。所以不管前台是否显示IP归属地,后台其实都有记录,而且详细得多。这是互联网世界的通行规则,只不过之前保存在后台,现在展示在前台,这与隐私泄露和言论自由有什么关系呢?
显示IP归属地,从本质上看只是为言论内容加上一个地址标签。据说在之前的一些网络舆情事件中,常会有人为商业利益或为了蹭流量,以及其他一些目的而冒充当事人。比如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事件中,一些身在外地的网友,发布拼接的警民冲突照片,说是自己在成都事发现场看到的。不久前上海封城时,也有一些其实并不身处上海的网民,把一些张冠李戴或故意剪辑之后的图片、视频发布出来,说是自己在上海的遭遇。当这些信息加上发布者的归属地标签后,受众再看到时,就更容易辨别,并怀疑它们可能是不实信息,也就打压了谣言和不实信息的生存空间及传播能力。
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特别是看到互联网上超出自己亲身经验以外的信息时,很难辨别真假。社交媒体的海量信息,更加大了辨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本身的各种附加属性比如说标签,或许能有效帮助人们识别信息。中国网络管理部门一直在这方面尝试。之前出台过规定,要求特定信息内容的发布者必须进行资质认证,比如要发布金融信息或者医疗信息等,都须要相应的专业资质,其实就是给信息源打上标签。现在更进一步对信息发布的地理位置也加上标签,无非是想帮助用户更容易识别无效或有害信息。
再说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关键在于说什么、能不能说,从来也跟“在哪儿说”没有任何联系。现在只是公开了说话者(用户)是在什么地方说的,而且是宽泛到省一级相当模糊的地域范畴,怎么就威胁到言论自由了?有些人会说因为显示自己所在位置,就不愿说了;那可以反问是什么话语内容,只因显示位置就不愿说了?这内容是不是本来就不该说,或者说了是不负责任的?由此可见,显示IP归属地只是限制不负责任、胡说八道的言论,说威胁到言论自由是毫无道理的。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现在南洋理工大学 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做访问)
互联网营造的虚拟世界,不完全等同现实世界,互联网世界的一些逻辑,甚至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但所有人都会承认,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如何对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有效治理,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对各国网络管理部门来说,也是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显示IP归属地就是尝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