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疾病等各种灾害和危机,包括冠病大流行,影响着粮食安全的方方面面。环境因素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双向联系,如果增加农业和扩大农业用地来确保粮食安全,就有可能导致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如果通过影响生产和供应,就可能加剧气候变暖等环境变化,导致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加剧全球饥饿危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毫无疑问,应对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是最根本的问题,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和大自然有限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世界各地日益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粮食不安全可能是由于供应不足、购买力不足、分配不当和使用不当造成的,但主要因素是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冲击。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消除饥饿和确保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当前粮食形势和对未来粮食安全的预判,须要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驱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以指导各国决定未来方向。
粮食不安全的后果,包括饥饿、营养不良及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直接间接影响。粮食短缺使个人容易受到各种维度的影响,如身体、心理和社会问题等影响,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同时,无法获得足够健康食物的人,容易出现慢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重度抑郁和焦虑等问题。粮食不安全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循环将导致工作生产率、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精神和智力增长能力的下降。粮食不安全的后果还可能从儿童期一直传导至成年期,乃至对成人健康和人力资本等方面形成长期影响。
第四,须考虑未来的农业实践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强调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为人类提供充足、安全和可持续的粮食。
时事透视
三是经济冲击。近三年的疫情不仅影响世界粮食供应与流通,而且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全球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部分国家经济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经济社会因素影响食物的获取。经济冲击最直接的影响是家庭收入和购买力,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价格上涨会导致减少实际获得食物、品种和饮食质量的机会。
根据《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地图》,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已达8.28亿,较2020年增加约4600万,自疫情暴发以来累计增加1.5亿。据估计,到2030年,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将增加到8.4亿,如何提高购买力和使最弱势人群能够负担得起健康饮食的相关政策,是当务之急。
第三,增加低收入群体、难民以及其他弱势群体获取粮食的渠道。获得粮食的常规解决办法、慈善援助和社会支持等传统政策不足以实现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所有国家须要联合行动,为增加弱势群体获取粮食的渠道和途径共同努力。
一是冲突。地缘政治冲突是当前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全球主要产粮地区出现的冲突,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供应,俄乌冲突对世界粮食危机的影响就是典型例子。确保粮食安全对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从政治和治理的高度来审视,理清粮食安全与粮食政策,粮食主权、治理,自给自足,粮食生产、分配系统,全球贸易之间的联系,而粮食主权已成为治理中最重要的要素。
作者是香港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
日前,联合国发布了《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全世界在努力消除饥饿、粮食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等方面正出现倒退。报告认为,导致最近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趋势的主要驱动力量加剧,营养食物价格高昂,不平等现象日益恶化,将继续对粮食安全和营养构成挑战。
第一,各国要优化现有农业用地,优先考虑气候友好型农业,向这些农田转让新的高产技术,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产品效率和农业废物管理等。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必须确定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粮食生产结合起来。
第二,联合国粮食署等国际组织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继续改善粮食分配系统以应对问题,重点关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粮食分配和供应。